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消化道肿瘤与胃肠道激素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促胃液素(gastrin,Gas)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有促进作用。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消化道良性病变33例、消化道肿瘤37例及肿瘤术后患者19例血清Gas的含量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血清 促胃液素 消化道肿瘤 胃肠道激素 GAS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素(TH)水平对H—rasl2V转基因肝癌小鼠肝肿瘤的影响。方法将45只H—rasl2V转基因肝癌小鼠随机分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甲状腺素片、丙硫氧嘧啶片或蒸馏水灌胃制造不同的TH水平状态,待小鼠7月龄后,测量肝脏肿瘤指标。结果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小鼠血清T3和T4分别为(226.5±79.0)ng/dL,和(1.0±0.5)μg/dL,显著高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组【分别为(148.9±52.1)ng/dL和(0.8±0.4)pm01/L,P〈0.05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5.3±63.9)n/dL和(O.9±O.4)μg/aL,P〈O.05】;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小鼠游离T3和T4分别为(0.5±0.2)pm01/L和(4.3±1.4)pm01/L,显著高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组【分别为(0.3±0.1)pmol/L和(1.8±0.5)pm01]L,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O.4±0.2)pmol/L和(1.9±0.7)pmol/L,P〈0.05】;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组小鼠肿瘤数为(7.9±3.2)个,肿瘤直径超过2mm的数量为(4.1±2.7)个,肝/体质量比为(8.6±2.4),显著低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组【分别为(14.0±73)个、(9.9±4.8)个和(13.5±4.6),P〈O.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4±5.3)个、(7.7±3.1)个和(11.3±3.5),P〈0.051o结论甲状腺素水平的高低能影响H—rasl2V转基因肝癌小鼠肝脏肿瘤生长,甲状腺素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发展。

  • 标签: 肝癌 转基因小鼠 甲状腺素
  • 简介: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诱导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明确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探讨TNF-α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在凋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和Wistar大鼠行异位节段小肠移植.同基因移植组:SD(供体)-SD(受体);异基因移植组:Wistar(供体)-SD(受体);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治疗组:Wistar(供体)-SD(受体)+环孢素A每日10mg/kg.术后第1、3、5、7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移植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同基因移植组术后排斥反应轻微,移植肠黏膜上皮凋亡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术后凋亡细胞数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而增加(P<0.01),并显著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异基因移植+环孢素A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亦显著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1).同基因移植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术后血清TNF-α水平随凋亡细胞数的增加而增高(P<0.01).移植术后血清TNF-α水平随移植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轻重而变化,两者呈正相关(r=0.837,P<0.01).结论:TNF-α与大鼠小肠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现象有关,并在细胞凋亡的发生中起调节作用.

  • 标签: 器官移植 移植物排斥 小肠 脱噬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经胃肠镜微创治疗存在出血穿孔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内镜治疗的应用,为提高内镜微创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努力寻找对策,为内镜治疗后的预防性治疗进行探索。方法经内镜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防治胃肠穿透性疾病,经内镜下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快速修复溃疡面,内镜下切除术后创面预防性治疗。我院胃镜或肠镜进行内镜下治疗47例,其中胃镜下38例,肠镜下9例。十二指肠球部巨大穿透性溃疡19例,边缘整齐的胃良性溃疡5例,食管气管凑2例,广基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创面15例,食管黏膜肌层平滑肌瘤内镜下切除创面3例,EMR黏膜切除术后创面预防性治疗3例,每两周复查一次内镜,测量创面直径。结果经内镜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治疗穿透性溃疡预防穿孔,修复比单纯内科治疗愈合迅速,创面对合整齐;能够修复已经穿孔的清洁的小食管气管瘘。与常规内镜检查和内镜下单纯切除法相比,对于较大和较深内镜创面,经内镜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出血穿孔几率显著减少,几乎为零。结论选择经内镜双腔导管注入生物蛋白胶防治胃肠穿透性疾病新方法,使胃肠镜微创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

  • 标签: 内镜 生物蛋白胶 胃肠穿透性疾病
  • 简介:有关肝硬化腹水防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2012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对其2009年制定的'成人肝硬化腹水处理指南'进行了更新,其内容更丰富、严谨,包括腹水的诊断和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与肝肾综合征(HRS)的防治以及白蛋白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应用等。同时,新版指南更注意细节,如对腹水培养增加了厌氧菌检查,使之更符合临床实际。然而,作为指南只是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而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案,尚需临床医师结合具体情况而定。如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与我国实际情况就存在较大差距,不一定适用。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自发细菌性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 白蛋白类
  • 简介:背景:临床上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治疗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但研究显示药物治疗EVB的疗效不甚理想,而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目的:探讨内镜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EV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1年5月-2012年5月温岭东方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伴EVB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内镜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72/76),复发率为3.9%(3/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10/7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9.7%(59/74),复发率为14.9%(11/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21/74)。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内镜套扎术联合硬化术治疗EVB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扎术 硬化疗法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出血 治疗
  • 简介: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达3.5亿,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对慢性HBV感染者来说,不论是自发的还是经抗病毒治疗后的HBeAg阴转,都可以减少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机会.对于HBV携带者,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我们采用抗病毒加免疫四联疗法治疗HBV携带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病毒四联疗法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3例,采用左肝蒂阻断行腔镜下左肝外叶切除术治疗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行左肝外叶切除治疗33例,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74.0±57.4)min和(216.0±33.8)min,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3.3±1.2)d和(5.2±1.5)d,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2.9±7.5)h和(47.3±11.7)h,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8±2.2)d和(16.3±3.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无显著相差(P〉O.05)。结论左肝蒂阻断行左半肝微创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与常规手术治疗比,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左半肝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在慢重肝救治中的应用,探讨其在重肝退黄及改善症状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治疗组30例慢重肝(乙型)病人均经3次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改善、黄疸消退及反弹、血常规、凝血指标的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等。对照组30例同类病人,仅给予一般内科综合治疗。结果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治疗,对改善症状部分有效,且无因治疗而引发新的不适。每次治疗对胆红素的吸附效能高,虽然治疗后反弹幅度较大,但总体退黄作用较好。对血白蛋白、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有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血浆吸附治疗在慢重肝(乙型)病人的救治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是重肝治疗方案中的新选择。

  • 标签: 多孔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血浆吸附 慢重肝
  • 简介:目的探索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门诊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鲁米耶钠)30mgtid:对照组给予易善复456mgtid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6.7%比39.2%.86.3%比30、2%,P〈0.05。结论小剂量苯巴比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苯巴比妥 总胆红素 乙型肝炎
  • 简介: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肿瘤,其发生主要与Kit基因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基因突变有关。伊马替尼对GISTs有显著疗效,但也存在耐药问题。GISTs对伊马替尼的耐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耐药与Kit外显子9和PDGFRα外显子18突变有关,继发性耐药与Kit基因继发性突变有关。本文就GISTs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伊马替尼治疗的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伊马替尼 分子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应答。方法对具有肝穿刺标本的16例PBC—AIH重叠综合征、26例Ⅰ型AIH和25例PBC(Scheuer分期Ⅰ、Ⅱ期)患者进行比较,重点分析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应答。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无显著性差异;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免疫球蛋白IgM以及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率明显高于AIH组(P〈0.05);而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7-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以及抗核抗体或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PBC(P〈0.05)。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肝组织学示界面炎/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及胆管病变;重叠综合征患者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可使肝功能改善。结论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出AIH和PBC双重特征,UDCA治疗有助于血生化学指标的改善。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重叠综合征
  • 简介:目的分析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对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1例健康人肝脏右叶进行检查,测得感兴趣区肝脏组织声触诊组织量化(VTQ)值,并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VTQ值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2),VTQ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Spearmanr=0.737,P〈0.01);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G2S2合并为轻度肝纤维化组,≥G2S3,合并为中/重度肝纤维化组,结果VTQ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VTQ值的cut—off值为1.6m/s,其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93.8%,特异度为73.7%,准确性为85.1%。结论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声触诊组织量化 诊断
  • 简介:目的探究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为预测食管癌的疗效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检测选取的63例食管癌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中p5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对每位患者给予总量为60~70Gy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以及2周期同步氟尿嘧啶+顺祐(DF)方案化疗,观察、分析p53基因表达和同步放化疗疗效间的关系。结果p53阳性组24例中CR为7例,PR为12例,SD为3例,PD为2例。p53阴性组39例中CR为20例,PR为16例,SD为3例,PD为0例,阳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明显低于阴性组的92.31%。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放、化疗敏感性可将p53基因表达量的检测作为一个参考指标。食管癌外周血的p53基因表达,可反映出癌瘤组织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结合p53的表达量,可指导放、化疗方案的科学制定。

  • 标签: P53 食管癌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三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价值。方法纳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作者两院就诊的80例老年慢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腹泻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髙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A、IgG含量髙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髙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IgM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疗效优于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缩短腹泻缓解时间,安全性髙,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三联活菌片 老年 慢性腹泻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其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包括ABCB1、MMP2、CDH1、CD44)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迁徙实验评价两株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进而探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胃癌细胞株BGC-823的ABCB1、CDH1、CD44基因表达较SGC-7901高,而MMP2基因的表达在SGC-7901中较高。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徙实验显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迁徙能力比SGC-7901强。结论胃癌细胞的多药耐药与侵袭转移有一定的关系,CD44的高表达在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主要作用。

  • 标签: 多药耐药 侵袭转移 ABCB1 MMP2 CDH1 CD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