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布和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院的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243例(年龄≤45岁),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的临床资料,依据TOAST(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所属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是,心源性脑栓塞占12.8%(31/24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22.2%(54/243);小动脉脑梗死占16.0%(39/243);其他原因引发的脑梗死占7.0%(17/243);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占42.0%(102/243)。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最高的为高血压,占50.6%(123/243)、饮酒,占46.5%(113/243)、吸烟,占28.4%(69/243)、脑血管病家族史,占25.5%(62/243)。卒中分型的组间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69.2%,Χ^2=17.18,P〈0.01)和血脂异常(48.7%,Χ^2=46.09,P〈0.01)在小动脉脑梗死分型中显著增高。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原因不明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饮酒的暴露率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在小动脉脑梗死患者中更加明显。
简介:目的探讨雌、雄及孕激素分别对雌、雄性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大鼠VEC的增殖情况.结果(1)3×101mol/L、3×10-7mol/L17-β雌二醇(E2)可促进雌鼠肺VEC的增殖(P<0.01);3×10-9mol/L、3×10-8mol/L、3×10~7mol/L17~βE2均能促进雄鼠VEC的增殖(P<0.05),各组间无明显差异.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可阻断17~βE2上述促增殖作用.(2)3×10-8mol/L、3×10-7mol/L睾酮(T)均可明显促进雄鼠VEC的增殖(P<0.05),但对雌鼠VEC增殖无促进作用.(3)E2/孕激素(P)=3/10时能促进雌鼠VEC的增殖(P<0.05).(4)E2/T=1亦可促进雌鼠VEC增殖(P<0.05).结论雌激素可促进雌、雄性大鼠VEC的增殖,其促增殖作用无性别差异,且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雄激素仅可促进雄性大鼠VEC增殖,单纯孕激素对雌鼠VEC增殖无明显影响.E2/T、E2/P比值的平衡对雌鼠VEC的增殖也起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绞痛护理康复及预防调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康复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时间、复发率及治疗费用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时间、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6.7%,组间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绞痛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康复措施,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调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远期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复发率,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内皮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浆内皮素等炎性因子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静脉血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血内皮素-1(ET-1)、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和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扩充患者心室容积,明显改善心室射血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以及规范治疗的方法。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心肌炎的患儿45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炎38例,占总体的84.4%,慢性心肌炎以及迁延性心肌炎7例,占总体的15.6%。临床表现包括有心慌、胸闷以及心前区不适等。在45例患儿当中,有2例为心源性休克,占总体的4.4%,阿-斯综合征3例,占总体的6.7%。37例患儿心肌酶当中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占总体的82.2%,同时CK/CK-MB在6%以上,有16例患儿成cTnT(肌钙蛋白)明显升高,占总体的35.6%。通过心电图检查,其中有36例患儿心律失常,占总体的80%。在45例患儿当中,41例患儿临床自觉症状显著改善,通过心电图检查,ST-T改变完全消失,1例患儿死亡,其余患儿临床预后良好。结论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异性,临床医师应该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病人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儿心肌炎采取EKG(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学检查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