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γδT细胞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宿主早期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分别设野生对照组、野生感染组、免疫球蛋白(Ig)G感染组、抗γδT细胞受体(TCR)感染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产白介素(IL)-17-γδT细胞在肺内的表达。应用抗γδTCR抗体耗竭小鼠体内γδT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肺内IL-17A、IL-17F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评估肺内细菌负荷以及病理改变。结果:①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8h后,小鼠肺内产IL-17-γδT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②小鼠在感染8h后,抗γδTCR组小鼠肺内IL-17A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IgG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抗γδTCR组小鼠肺内IL-17F的mRNA和蛋白水平与IgG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升高:抗γδTCR组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提示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③小鼠在感染16h后,抗γδTCR组肺内细菌负荷仍明显存在,是IgG对照组的174倍.其病理提示炎症反应依然明显存在。结论:在急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宿主天然免疫早期,γδT细胞是IL-17A的主要来源细胞,且起着协助病原菌清除的积极作用。
简介:目的评估2001-2011年间中国中部农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抽取中部农村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计算院内他汀使用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他汀使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5家医院1895份AMI病历纳入研究。2001-2011年,AMI患者院内他汀的加权使用率从2001年的11.0%增加到2006年的56.1%,和2011年的78.5%(趋势P值〈0.001)。在三个研究年份中,整体而言,院内他汀的使用率随LDL-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测量LDL-C的患者他汀的使用率最低。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入院时有胸痛(OR=2.03;95%CI1.03-4.02,P=0.041)、既往有冠心病史(OR=2.06;95%CI1.21-4.53,P=0.008)的患者接受他汀治疗的比例更高。然而即使在各个年份当中,不同医院的他汀使用情况差异也非常显著。结论过去的十年间,我国中部农村AMI住院患者的他汀使用率大幅增长,指南对于他汀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快速普及。但是,他汀应用仍然存在改善空间。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血红蛋白水平与30d心性死亡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6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A(〈100g/L)、B(100~119g/L)、C(120~139g/L)、D(140~159g/L)、E(≥160g/L)5组。分析不同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30d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因素。结果30d病死率分别为25.0%,20.4%,10.6%,4.3%和8.5%(P〈0.001);心力衰竭为36.1%,25.5%,20.9%,8.6%和5.1%(P〈0.001);肺炎为33.3%,23.5%,8.5%,2.2%和5.1%(P〈0.001);消化道出血为19.4%,5.1%,0.9%,0.9%和1.7%(P〈0.001);但是,心源性休克和室速/室颤的发生率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01);与血浆白蛋白和载脂蛋白A1正相关(P〈0.001和P=0.001)。结论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其近期死亡和(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呈J型曲线,血红蛋白水平越低,近期死亡和(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大;较多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非老年患者。
简介: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PL)和肝脂酶(HL)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性急性坏死性胰腺炎(HLANP)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喂养4周,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HLANP模型。72只大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HLANP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对照组,每组又分为造模后0、3、6、12、24、48h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检测血清淀粉酶、胆固醇、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LPL和HL水平;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胰腺HL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HL蛋白表达。结果HLANP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在12h达峰值,均值分别为7176U/L和6366U/L,较基础水平显著升高(P〈0.05);HLANP组0~12h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TG仅0h点两组相差显著(P〈0.05),分别为(1.19±0.49)mmol/L和(0.32±0.14)mmol/L;HLANP组FFA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LANP3h组大鼠血清LPL和HL活性分别为(17.5±7)U/L和(18.6±3.9)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3.4)U/L和(9.5±2.1)U/L(P〈0.05)。HLANP组大鼠3、6、24、48h的胰腺组织坏死程度均显著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HLANP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出现脂滴沉积、粗面内质网扩张、酶原颗粒减少和线粒体肿胀。HLANP3、6h组大鼠胰腺HLmRNA表达分别为1.1±0.09和0.89±0.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1±0.01和0.15±0.03(P〈0.05);HLANP组和对照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在ANP前未见HL蛋白表达,诱导ANP后均可见HL蛋白强阳性表达。结论HLANP大鼠脂酶(LPL和HL)的表达增高,其血清蛋白含量增高,导致脂质分解,加重ANP。LPL和HL可能是加重HLANP的最关键的脂质代谢酶之一。
简介: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急性左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双鼻导管吸氧;无创通气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两组患者如上述治疗无效则采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创通气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PaO,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对改善心功能和纠正低氧血症有显著疗效,能有效缓解症状,缩短心力衰竭治疗疗程。
简介: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使用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随机开放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76%,总有效率92%;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64%,总有效率72%。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简介:目的探讨生大黄液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近5年收治的60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生大黄灌肠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抗感染、抑制胰腺分泌、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及器官功能支持等;生大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粉100g的浸泡液200ml高位保留灌肠,1次/d,直至肠道功能恢复后停药。于入院第1、2、5、6天测膀胱压力,行APACHE11评分。观察两组肠道功能恢复(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入院第5、6天,生大黄组患者的膀胱压力及APACHE1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1.9±9.0)cmH:0比(25.3±9.5)cmH2O,(16.5±7.5)cmH20比(20.6±7.7)cmH2O,1cmH,0=0.098kPa;(9.8±3.8)分比(12.5±3.6)分,(9.2±2.4)分比(11.2±2.5)分;P值均〈0.05)]。生大黄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IRS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分别为(126.8±28.2)h、(131.2±29.6)h、(25.6±6.2)d及16.7%,其肠道功能恢复及SIRS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患者的(169.9±53.4)h、(160.4±30.4)h、(33.2±6.4)d明显缩短(P值均〈0.05),病死率较对照组的26.7%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液保留灌肠可明显缩短SAP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问及住院天数。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对老年AP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住院的96例老年AP患者,通过与Ranson评分比较,分析BISAP评分对老年AP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胰腺炎63例,中、重度胰腺炎33例,BISAP评分及Ranson评分对老年AP严重程度及死亡率预测无显著性差异;BISAP评分在预测老年AP严重度中有较高的敏感性;BISAP评分与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钙、血清白蛋白有相关性,BISAP分值越高血清CRP、血糖值越高,血钙、血清白蛋白值越低。结论BISAP评分操作简单易行,对老年AP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