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防突变浓度(MPC),并探讨其与药动学参数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4种抗菌药物对25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MIC值,计算MIC50和MIC90值;采用新鲜制备的1010CFU/mL菌液测定MPC值,计算MPC50、MPC90和MPC/MIC比值,并探讨MPC值与药动学参数的关系。结果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莫西沙星的MPC值较低,MPC范围在0.5~2mg/L,MPC50和MPC90值分别为1mg/L和2mg/L,以400mg每日1次的药动学参数计算莫西沙星的Cmax/MPC90、AUC/MPC90分别为2.2和19.7;左氧氟沙星的MPC范围在2~4mg/L,MPC50和MPC90值分别为2mg/L和4mg/L,在左氧氟沙星3个剂量组中500mg组Cmax/MPC90、AUC/MPC90明显高于200mg与300mg组,分别为1.9和9.6。结论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有望防止肺炎链球菌突变的发生。
简介:目的对我国现有抗艾滋病一线用药方案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用于基线CD4≤200/μL以及200~350/μL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门诊接受抗HIV治疗的患者资料,应用STATA7.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临床病例109份,其中CD4基线值≤200/μL组共78例,200~350/μL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以及传播途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D4上升数值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HIV感染患者,在开始用药第1年内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其长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差异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