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间,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止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少,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止血效果显示,能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及手术止血时间,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胸椎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1例胸椎结核病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对患者术后12至24个月的随访中显示,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6%,所有植骨均呈现骨性融合,疗效突出。此外,手术结束后患者Cobbs角在0至14.7度,平均约为6.7度,与术前相比存在突出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植骨融合单钉棒固定术进行胸椎结核治疗,不仅效果突出,且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份到2015年3月份期间在我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围术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方法对426例患者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病人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的配合及护理、以及术后的健康指导等全面护理。结果426例患者术中能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瓣膜游离、破碎、变形等严重并发症,也未出现角膜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效果好,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1天患者裸眼视力>1.0的为829眼(占98%),患者满意率为98%。术后1周裸眼视力>1.0的为832眼(占98.5%),患者满意率为98%。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1.0的为838眼(99%),患者满意率为99%。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1.0的为839眼(99%),患者满意率为99%。结论对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术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及全程有效的护理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关键,是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简介:(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四川成都610086)摘要目的通过成都市金牛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就诊的0-12月龄婴儿应用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进行发育筛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为探讨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在基层应用的优点及局限性。方法应用丹佛智力筛查专用工具箱及检查表,对儿保门诊0-12月龄的婴儿进行筛查,比较高危儿、正常儿异常率有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对异常儿进行GESELL智力发育诊断性测试并分析检查结果;对高危儿使用神经系统52项进行发育监测,并统计结果。结果经检验正常儿与高危儿丹佛筛查异常率、可疑率无显著性差异,经GESELL检测最终1.7%的孩子诊断为异常,高危儿中神经系统50项检查有23.74%的婴儿有1项或多项异常。结论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作为筛查方法①能筛查出一些发育上可能有问题,但临床上尚无症状的小儿。②对高危儿进行发育监测没有特异性,假阴性率较高,不能较早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宫颈炎合并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实施保妇康栓疗法的效果。方法130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通过干扰素栓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通过保妇康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92%)高于对照组患者(86.77%),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27)。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4%)少于对照组患者(10.77%),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795,P=0.029)。结论通过保妇康栓对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好,患者治疗有效率很高,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补中益气汤来治疗肿瘤性发热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肿瘤性发热提供实际的理论和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10月,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消炎痛栓剂纳入肛门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利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发热的起效时间以及总体的有效率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总体的有效率达到了91.7%,远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患者体温下降比较显著,起效的时间也更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在治疗肿瘤性发热中的效果比较明显,其安全性也比较高,没有副作用,应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