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98例,将所选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标准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患者执行常规护理方法,标准组患者根据本院制定的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护理指南进行护理。包括神经功能护理、心理护理、睡眠护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标准组患者下降比例更高;标准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标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91%,对照组患者为71.42%。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的康复效果,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临床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系统化护理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一年之内收治的76例颈动脉存在明显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根据均匀分组法随机分成普通组与系统组,普通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系统组患者则在上述常规性护理基础上联合接受系统化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系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之后的相关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指标情况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双方基本数据比较后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护理工作开展当中,系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共11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儿58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59例,采用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呕吐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退热时间和治愈时间分别为(1.6±0.3)天、(1.4±0.6)天、(1.3±0.2)天和(2.2±0.6)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8%,研究组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8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9例肺癌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9例肺癌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肺癌患者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肺癌患者与实验组肺癌患者住院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肺癌患者采用系统化呼吸道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系统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方法。于入院、出院时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护士用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社会功能的缺陷。结果出院时BPRS评分两组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NOSIE评分两组比较,试验组的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消极积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和安全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安全管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供氧流速不准1例,推车刹车不灵活1例,给氧中断0例,导管脱落0例,不良事件发生率7.7%;对照组患者供氧流速不准3例,推车刹车不灵活2例,给氧中断2例,导管脱落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和2017年7月(常规组)至2018年10月(对照组)分别接收75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安全管理模式。观察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效果。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3%,投诉率为2.67%,依次低于常规组的17.33%和18.67%(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高于常规组的77.33%(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护理管理中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是改善急诊分诊护理质量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借鉴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护理管理方式。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采取SHEL护理模式,对两组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SHEL护理模式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66%),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HEL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避免以及减少在转运过程中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基于追踪方法学形成的个体追踪法,针对ICU患者在接收诊疗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历的具体体验实施追踪性调查分析,全面分析医院ICU科室在具体开展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改良方案。结果借助个案追踪法调查分析ICU患者的就医体验,能够有效发现医院医务活动中非安全性因素的引致原因,在实施针对改良措施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降低ICU护理工作的安全风险水平,优化护患关系,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论个案追踪法在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提升ICU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挑选自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将200例急诊患者盲选法平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在接受临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分诊护理;给予研究组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并且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结果研究结束后,将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急诊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显著,可以使急诊护理的质量明显提高,使患者对急诊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提高,从而有效提高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配合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