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腹部外科手术中有哪些危险因素会导致切口发生感染,并根据结果做出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分析选取的148例进行过腹部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在选取的案例中,有10位患者发生过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占总数的6.76%。并在这些受到感染的切口产生的分泌物中检测出13株病原菌。因大肠埃希菌而引起的感染情况占总数的53.84%,远远高于其他菌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不低于55岁的患者受到感染的情况明显多于低于55岁的患者;体型肥胖的患者比非肥胖患者更易受到切口感染;手术时机为急诊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远远高于择期的患者;手术时间超过90分钟的患者受到感染的几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低于90分钟的患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受到的感染;用抗菌药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无应用抗菌药的患者,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状态、手术时机、是否患糖尿病及术前有无用抗菌药物,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切口受到感染的几率。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中经常会遇到输血现象,通过观察统计本医院普通外科中输血患者的反应情况,探讨普外科中输血安全性问题及如何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为以后手术中需要输血的患者及及主治医师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普通外科手术中或者手术后输血的患者900例,观察普通外科手术输血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与分析900例输血患者,仅有6例出现过敏或者发热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主要以输注全血和单采血小板发生率较高。结论对于普通外科手术输血患者,推广科学合理的成分输血方法,成分输血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丛联合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在手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手外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腕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为86.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作用良好,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的原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需要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2016年9月—2017年9月),随后需要采取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将其分别命名为可吸收内固定组与坚强内固定组,每组各38例。其中可吸收内固定组患者采取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而坚强内固定组患者则需要采取坚强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等。结果可吸收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以及感染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坚强内固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择期颅脑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共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应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45例应用舒芬太尼麻醉,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麻醉前、中、后的术前心率及血压,术后到清醒及拔管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即P>0.05,表明没有统计学意义;麻醉中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与基础值有显著的差异性,而在拔管的时侯,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率有显著的差异性,即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趋于稳定;观察组在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拔管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即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能很好的稳定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术后患者苏醒更迅速,它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更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并探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设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治愈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与治愈率分别为100.0%、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与58.33%,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5.56%)低于对照组并发症(33.33%)发生率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相比于保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在临床手术中中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