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课题抽取我院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时段内收治的 160 例新生儿病患,随机纳入对照组( n=80 ),观察组( n=80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护理,对比患儿 MDI 指数,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结果: 出生 3 个月, 6 个月, 9 个月及 12 个月时,对照组患儿 DMI 指数较差于观察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 3.75% ,对照组为 12.5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新生儿病患,前馈控制护理模式既可增强患儿 DMI 指数,还可预防或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肿瘤科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1例肿瘤介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71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试验组)n36例和常规管理(常规组)n35例,将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应用其中,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护理质量变化,对比满意率、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经管理,试验组操作技能(91.63±4.46)分,护理态度(91.63±6.48)分,护理书写(90.38±3.37)分,综合评估(93.19±4.36)分,比常规组高,对比满意率,常规组77.78%比试验组94.29%低,观察风险预防效果,试验组护理缺陷发生率2.86%,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肿瘤科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具有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率,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的作用,需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 ICU 患者开展护理流程优化干预在降低 ICU 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9 月期间 ICU 收治的 7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 ICU 住院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 37 例)及参照组( 37 例),参照组患者开展 ICU 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流程优化,对两组患者 ICU 治疗期间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 ICU 护理期间常见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为 2.70 %,参照组为 21.62 %,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 P < 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含着 WHO 生存质量简表中心理、生理及环境领域的评分均显著升高( P < 0.05 ),观察组患者各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结论:对 ICU 患者开展 ICU护理流程优化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效果确切,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本科室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36例冠心病介入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分组。先入院者共68例接受常规护理,设为甲组。后入院者共68例接受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设为乙组。分析2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甲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焦躁不安9例,迷走神经反射未及时处理3例,患者摔倒2例,室速/室颤延迟发现或延迟护理1例,总发生率22.06%。乙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焦躁不安1例,迷走神经反射未及时处理1例,患者摔倒0例,室速/室颤延迟发现或延迟护理1例,总发生率4.41%。乙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比甲组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介入治疗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 2015年 12月至 2017年 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136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 n=68)与观察组( n=68)。给予对照组实施术后化疗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术后化疗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之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临床中给予宫颈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