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风险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柏同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风险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柏同妹

柏同妹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儿科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风险问题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90例儿科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儿科急诊护理干预,各45例,将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对儿科急诊患者实施一套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且还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值得研究。

【关键词】儿科急诊护理;风险问题;预防措施

急诊室为医院内较为重要的场所,在该科室内,大多数患者均为病情较危急者,且人流量大,而在儿科急诊室中,患者均年龄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差,易导致其发生感染事件,因此,对其实施一套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临床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且还能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2]。本文当中,对本院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儿科急诊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见正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儿科急诊患者(共收集90例),所选时间属于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将这90例儿科急诊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45例为一组。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12岁,年龄平均值(6.58±2.13)岁。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9、16例;年龄2-12岁,年龄平均值(7.36±2.03)岁。将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实施对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科学的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儿科急诊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活护理干预以及基本的心理辅导等。

观察组儿科急诊患者采取儿科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见下:

(1)完善急诊风险管理制度:组建一条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其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科室组长、护士长及护理人员,其中护士长主要负责监控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并对其护理现状进行分析,及时掌握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并找出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后根据临床情况制定一份有效的防范措施。若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发现风险事件,应立即上报给护士长,后对该种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一系列的实施工作,即识别、评价、评估。同时为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护士长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工作时的巡视力度,告知其应遵守护理规程实施护理干预,使护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优质化。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及操作技能,才能使临床风险事件不断降低,且由于在儿科内,患者较为特殊,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患儿的抢救措施总结其经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与分析[5]。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加强“三基”培训,只有提高医疗和护理水平,才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3]。

(3)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训:护理人员应成分了解有关护理风险事件的相关知识,如处理程序、高危因素及基本特性等,并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教学查房及晨会交班等形式进行了解风险事件的相关知识,并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每一位护理人员应接受考核,并按时召开有关法律法规的相关会议,并科室内存在的风险进行探讨及分析,后根据讨论结果制定一份相关管理制度,从而使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评估、防范及识别能力不断提高。

(4)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应对患者保持尊重的态度,并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沟通中充分利用护理沟通技巧,通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感。对于病情变化较迅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及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此降低临床护患纠纷的发生[6]。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较多,且病情广泛,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爱心、同情心,尤其对于儿科患者,应保持安抚的态度面对患者及家属,并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想问题,给予其充分的理解与同情。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儿科急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足、护患沟通不到位)。

1.4统计学处理

用“%”的形式,表示2组儿科急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儿科急诊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将2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实施对比

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97.78%,与对照组相比较,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如表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P<0.05。

3讨论

儿科急诊为临床上重要的科室,该科室内均为年龄较小患者,且无良好的表达能力,给临床护理增加了困难。通过对儿科急诊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本次研究可见,对患者实施儿科急诊护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经研究后发现,儿科急诊存在以下风险因素:①护理人员缺乏对风险进行评估、识别的能力,且风险意识薄弱,护理人员未能意识到护理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②部分患者对护理专业技能掌握不足,且由于对于夜间急诊患者,多为病情复杂、病情危急、预后差、病情变化快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专业的护理技能对抢救患者具有重要作用[7-8]。③部分护理人员未能遵循规章制度,无视工作中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对无菌操作、交接班制定未能按照规程执行,从而出现有章不循的情况。④由于临床上的各项规章制度仅发表却未实施,且加之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未能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规程进行,忽略对三查七对的实施工作,对于危重者的管理制度未进行严格化,以上因素均为导致临床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78%,与对照组相比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风险意识不强例数为1,占总例数的2.22%;专业知识不足1例,占总例数的2.22%;护患沟通不到位例数为1例,占总例数的2.22%,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急诊室内,风险事件较多,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使临床满意度得到提高,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曾亮芳.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常见风险问题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3,10(9):409-409.

[2]范媛.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24(8):1244-1245.

[3]罗晓琳,陈思雅.儿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9):126-127.

[4]于桂萍.儿科急诊护理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09(33):215-216.

[5]高红.细节管理在儿科急诊规避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33):3540-3542.

[6]梁新.儿科门急诊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5(12):1293-1295.

[7]赵宝珍.对急诊输液护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

[8]谭巧君,杨春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