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体会。方法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及造影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成功率、检查时间在5min以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检查中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级图像质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等各个阶段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当前,深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积极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新的防治方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实证、热证越来越多,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与此同时,现代医学则提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一种代谢性炎症。本文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毒邪病机说中,内生热毒是内生毒邪最常见的存在方式,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与代谢性炎症密切相关,代谢性炎症是中医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的致病机制之一。本文结合现代科学,从代谢性炎症角度探讨中医动脉粥样硬化内生热毒病机,阐释中医抽象病机概念的现代科学内涵,为清热解毒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带来启发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探头、CDFI、CDE及SonoCT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特点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糖尿病患者行超声检查颈部血管检查,并与12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84例患者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773﹪,IMT明显增厚,糖尿病组以软斑、混合斑为多见。结论高频探头能清晰显示颈部血管管腔内部结构;SonoCT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颈部血管组织细微结构的分辨力;增加了血管病变边界和界面的可见度。
简介:作者简介张晓霞(1979-),女,湖南长沙人,本科,护士,主要从事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合适专业的护理,本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非常理想,治疗情况也满足临床要求。结论患者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要给予正确规范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在的发生,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我科从2006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采用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43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认识1.1概述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多见于髂总动脉、股浅动脉和胭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中层变形和继发性血栓形成,逐渐产生管腔狭窄或闭塞,造成患肢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提高。
简介: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后的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PV),评价冠脉血流储备(CFR),记录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程度并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DPV、CFR、累积最大ST段偏移和ET-1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红组腺苷负荷后DPV及C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提高患者对负荷诱发的缺血耐受,该疗效与降低血清ET-1水平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2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动脉检测,分析体检人群中动脉硬化的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260例体检者中的baPWV异常者1248例(2930%),其中轻度增高者624例(1465%),中度增高者512例(1202%),重度增高者112例(263%),统计学分析显示baPWV与高血压、吸烟、高血脂、性别(男性)、高龄密切相关(P<001)。结论baPWV可作为动脉硬化性疾病发病卫校的早期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