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采用院前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常规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医院接诊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出诊准备时间、现场-回院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以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预见性护理思维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期间某院急诊室接收的 100 例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预见性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抢救满意度远低于观察组患者抢救满意度,两组患者抢救满意度差异显著 (P<0.05)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处置率及有效急救时间,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遵循预见性护理思维模式,将可提高抢救质量,为抢救赢得有效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院感科工作中,实施强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择60例患者,分为常规、观察两组(n=30),前者常规护理,后者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相关指标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院内感染发生率较低(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感染质控小组在新生儿科院感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成立的医院感染质控小组的48例新生儿纳入实验组研究范围,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未采用医院感染质控小组的48例新生儿纳入对照组研究范围,判别医院感染质控小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的新生儿科院感防控的过程中,应用医院感染质控小组能够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退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分诊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分流措施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中抽选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38例,采取超声分诊进行患者分流,对照组患者例数为38例,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患者分流,对比两组患者分流效果。结果:实验组急救诊断准确率、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发病至明确诊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分流中引入超声分诊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分流效率,更快地完成患者分流,从而提升急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回顾本院2021年一整年时间范围内确诊并且收治的20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视为本文的研究观察对象,所有对象均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和护理。后续使用随机AB球法,将以上研究观察对象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自包含100例研究观察对象。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中的脑卒中患者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护理,实施护理的同时,针对本文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存活率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存活率以及满意度情况均优于本文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相对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作用和效果,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现实意义,值得全面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思维导图在 ICU 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抽取本院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 40 名 ICU 护士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分为对照组( n=20 名)和研究组( n=20 名)两组。对照组护士采取传统护理教学,研究组护士则采取思维导图教学。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研究组护士案例分析、专科理论和基础理论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且教学满意度也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在 ICU 临床护理教学中给予思维导图教学,可有效激发护生积极性,扩展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成绩。
简介:摘要目的对程度不同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观察与探究。方法将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各58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64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随后展开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与评估。结果在中度、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及冠状动脉闭塞方面,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轻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64层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对病情的整体评估非常有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优先诊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