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西南地区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客观反映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睡眠问题,并分析导致晚睡晚起、早课缺勤的原因,为大学生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和个案访谈的方式对4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包括睡觉与起床时间、睡眠质量、旷课/迟到情况、睡眠总时间以及睡眠不足原因等,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3%的男生睡觉时间晚于凌晨00:30,29.3%的女生睡觉时间晚于凌晨00:30;27.4%的男生起床时间晚于上午09:00,11.8%的女生起床时间晚于上午09:00;42.0%的大学生睡眠时间符合正常睡眠时间标准;早课迟到/旷课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30.0%;个人睡眠习惯和环境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结论高校应从思想认识、榜样示范、奖惩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宿舍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养成早睡早起习惯,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及P血型系统表现型分布状况及基因频率。方法采用玻片法确认MN血型及P血型。结果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MN血型基因频率为m<n(m=0.4546、n=0.5454),血型分布特征为MN>N>M。P血型基因频率P1<P2(P1=0.2662、P2=0.7338),且各血型系统的观察值和期望值经X2检验都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论MN、P血型为两个独立的血型系统,掌握其在豫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对稀有血型档案库的建立、临床输血、亲子鉴定及人类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和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中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培养基一步法对其生殖泌尿道标本中的支原体进行检测,研究其检出率与耐药情况。结果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52.8%,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为1.6%,解脲脲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为9.2%;三组对6种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人型支原体或解脲与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者对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要高于单纯的解脲脲原体感染者。结论人型支原体单纯感染或者混合感染检出率较低,并且女性感染率较高,人型支原体单纯感染或者混合感染与单纯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
简介:目的了解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5年3-10月南昌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真菌,扩增真菌的转录间隔间区(ITS区)和核糖体大亚基(26rRNA、D1/D2区)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检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收集血培养阳性标本1332份,真菌阳性标本74份,占5.56%,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52株,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17株,占32.69%),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均为16株,各占30.77%).ITS区和D1/D2区的鉴定结果相同.52株假丝酵母菌对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均敏感,两性霉素B的流行病学折点(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9.41%、17.64%,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82.35%、94.12%;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75%、81.25%,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显示,野生型分别占75.00%、81.2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均为中介,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66.67%、100.00%、100.00%.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真菌,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唑类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和两性霉素B仍是一线抗真菌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结果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住院患者送检的1676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的资料,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结果 1676例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045株(62.35%),革兰阳性菌592株(35.32%),真菌39株(2.33%)。其中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我院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和耐药情况复杂,应重视血培养早期检查,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病情进展、预后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隆安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制约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报表、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和评审资料对隆安县2001~2012年12年间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隆安县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孕产妇死亡率由30.31/10万上升到52.11/10万,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3.46/10万;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主要影响因素①交通、经济、文化等滞后导致部分孕妇不能住院分娩;②孕妇保健意识差,存在整个孕期没有产前检查现象,医疗保健机构保健意识不够强,高危孕妇管理不到位;③县、乡两级产科人员处理产科危急重症能力偏低。死亡评审由于个人及家庭知识技能及态度问题,决定就诊延误和家庭分娩是导致可避免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大县乡产科能力建设力度,增加产科人员编制,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及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与转诊是进一步降低隆安县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