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3年11月期间到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88例进入试验,使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后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得到的护理质量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优化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罹患瘢痕妊娠患者在经过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意义。方法:针对我院妇科60例瘢痕妊娠患者予以样本采样,样本收录时间范围设置为2019.09~2022.01时间段,分层随机化分组,利用分组模式,对照分析治疗干预效果,3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3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统计不同治疗组患者(1)临床指标;(2)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针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指标、妊娠结局评测值统计,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各项研究指标改善状况更优,(P<0.05)。结论:罹患瘢痕妊娠患者在经过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干预后,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但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积极对患者生育功能进行保护,提升再次妊娠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和Super-BondC&B粘结剂固定慢性牙周炎下前牙松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前牙松动需要做牙周夹板松牙固定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后,使用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做牙周固定;B组在在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后,使用Super-BondC&B粘结剂做牙周固定。两组固定后即刻让患者对于固定物做出异物感评价。固定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和牙周附着丧失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探诊深度和牙周附着丧失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固定后即刻异物感评价,B组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下前牙松动的患者,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后使用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和Super-BondC&B粘结剂牙周夹板固定,均可以使牙周状况明显改善。Super-BondC&B粘结剂牙周夹板异物感小于QuartzsplintTM高强度石英纤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施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的疗效及对改善妊娠结局、ER、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我院2019.6—2021.11收治的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用完全抽样法分为实验组(34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参照组(34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VEGF、ER、术后妊娠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7.06%)相比参照组(76.47%)要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ER(0.72±0.11)ng/mL、血清VEGF(0.81±0.13)ng/mL水平均比参照组要低(P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将围绕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实施高强度间歇运动护理训练的临床效果开展分析讨论。方法:实验起止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涉及样本:该期间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样本量共计80例,实验方案:借助对比实验原理完成分析观察,依据实验要求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对照组及高强度间歇运动护理训练,对不同干预期间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分析观察差异表现,验证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血糖代谢指标(FPG、HbA1c、2hFPG、FINS)均优于对照组,实施统计学分析后P均可见<0.05,证明实验有价值。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采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血糖代谢效果,从而达到控制体重,延缓病情发展目的,对疾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推广价值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卵巢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激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卵巢激素水平出现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会对绝经前女性的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不会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简介:目的:如何科学地衡量抗凝血剂对凝血酶原的破坏程度,比较第一代抗凝血剂与第二代抗凝血剂对褐家鼠和小白鼠的毒杀能力。很有实际应用意义。抗凝血剂(溴敌隆,敌鼠钠盐,杀鼠醚等)在各地以及文献报道中灭鼠的效果说法不一。如何客观地评价这类灭鼠药物的灭鼠效果,则应以其对凝血酶原的破坏强度和作用时间作具体的综合分析。为此设计并进行本实验。方法:以急性口服LD50和半LD50为剂量对褐家鼠和小白鼠灌胃各10只,每24h取尾部静脉血,用改良奎克氏全血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褐家鼠24h左右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48h大部分试鼠凝血酶原时间超过200s并出现死亡。120h内绝大部分试鼠死亡。小白鼠在24h左右凝血酶原时间稍有延长,48h又基本恢复正常,72h急聚延长到200s以上。大部分试鼠在168h内死亡。凝血酶原时间呈双峰型。结论:褐家鼠对三种抗凝血剂都敏感。小白鼠敏感性略低。尤其褐家鼠对敌鼠钠盐敏感性甚强,在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的地区,敌鼠钠盐不失为一种上佳灭鼠剂。
简介:目的找到与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表达强度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为该基因在膀胱癌发生或进展中的功能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PCR检测83例尿路上皮癌(膀胱癌48例.肾盂癌23例,输尿管癌12例)组织中UCA1的表达强度,同时用Nor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例尿路上皮癌(3种癌各1例)的UCAI表达。用Svearman’s非参数分析研究UCA1表达强度与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患者性别。肿瘤分期、分级及数量)的相关性。按照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将尿路上皮癌分为不同亚组。用Mann—Whitney检验来比较UCA1在不同亚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UCA1在83例尿路上皮癌中总体表达率达84.3%(70/83),在3种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4%(41/48)、83.3%(10/12)、82.6%(19/23)。UCA1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69(P=0.014),且高级别肿瘤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患者性别、分期及肿瘤数量与UCA1表达强度均无相关性。结论UCA1与尿路上皮癌分级的显著相关性说明该基因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进展有关,对此需要更深入的功能学研究加以证实。
简介:目的研究低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治疗高龄老年非瓣膜病性永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入选NVAF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老年组4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4.05岁,老年组40例,年龄60~79岁,平均74.50±4.00岁。两组采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目标范围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6~2.5。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华法林的安全用量范围。结果INR在1.6~2.5时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华法林维持剂量分别为1.25~3.75mg/d,平均2.86±0.62mg/d和1.88~3.75mg/d,平均2.66±0.12mg/d。INR在安全范围内华法林的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出血,高龄老年组与老年组分别发生轻度牙龈出血6例和7例、皮下淤血各3例、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2例和1例,粪便潜血弱阳性3例和2例;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新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严密监测INR下调整华法林剂量对高龄老年NVAF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探讨8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称简房颤)患者使用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例老年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分为2组:A组合并2型糖尿病105例,B组不合并2型糖尿病95例,A组、B组每组患者分别被随机抽签分为2组,A组分为A1组(低强度抗凝组)55例,A2组(中等强度抗凝组)50例,B组分为B1组(低强度抗凝组)50例,B2组(中等强度抗凝组)45例:(1)低强度抗凝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2.1;(2)中等强度抗凝组INR2.1~2.6;观察4组12个月内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情况。结果A组血栓栓塞事件6例,B组血栓栓塞事件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05)。A组出血事件12例,B组出血事件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05)。A1组出血事件2例,A2组出血事件10例,两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5);B1组出血事件1例;B2组出血事件9例,两组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80岁及以上房颤患者中,华法林抗凝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者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无差异,INR值维持在1.5~2.1有效性高同时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