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不同送管方式穿刺成功率比较。方法在儿科输液患者采用BD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输液时,观察120例次,按双手法送管和单手法送管两种不同方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60例次见回血后不再进入血管,松开左手,用左手拇指、示指夹持Y型软管跟部,将外套管缓慢推入血管的同时右手拇指、示指退针芯,边送软管边退针芯,至完全退出针芯后固定;B组60例次见回血后压低穿刺针与皮肤角度10-15°,顺血管方向在将穿刺针推入0.2cm,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芯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入静脉内,将针芯全部撤出,固定。结果显示2组成功率分别为83.3%、95.0%,B组穿刺成功率更高,即单手法送管明显高于双手送管法(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儿科输液治疗的患儿1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0例)和观察组(600例),分别行一次性头皮针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评价情况、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针眼出血)。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输液操作、专业技能及健康教育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一次性头皮针相比,在儿科静脉输液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CT增强扫描静脉留置针后护理价值。方法 参加病例研究者均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做CT增强扫描的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儿科内科护理中的静脉留置针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来我院的患儿100例进行研究,平均把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选择静脉留置针护理,对照组患儿则选用常见的护理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对静脉穿刺以及输液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状况。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儿低,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方面的临床应用的具体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9月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小儿患者1500例,对治疗过程中具体方法,应对护理措施以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静脉留置针时间为2.5天~8天,平均为6天,免去了反复穿刺给小儿患者带来的痛苦,给治疗节约了时间,并且整个过程中只有3例有小局部皮肤感染症状,均无因静脉留置针引发的全身感染患者出现。结论临床在小儿护理中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为急性疾病更好的抓住治疗时间,免去反复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更好的预防患儿因为针刺治疗引起的全身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入住我院接收治疗的50例经临床确诊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全部患儿均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综合护理,其余2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对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2例患儿疼痛,1例患儿皮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照组3例患儿疼痛,2例患儿皮下血肿,1例患儿液体渗漏,3例患儿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36%,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例患儿对护理质量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1例患儿对护理质量不满,11例患儿比较满意,13例患儿满意,对照组共18例患儿对护理质量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2%,7例患儿对护理质量不满,10例患儿比较满意,8例患儿满意,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患儿的护理当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小儿患者例数为128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静脉留置针组和传统穿刺组,静脉留置针组运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传统穿刺组运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比两组小儿患者反复扎针的比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在反复扎针的比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家长满意率等方面,静脉留置针组小儿患者均明显优于传统静脉穿刺组小儿患者,两组之间结果的差异具有显著性(<0.05)。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的主要给药途径,其有助于降低小儿患者反复扎针的次数、降低小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大力应用和推广的给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