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从物质—制度—思想的文化三分角度来看,作曲人才的培养和形成包括三方面因素,即创作材料、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共同课的讲授内容应以中国民间音乐的构成材料为主,发展手法和相关思想为辅;学习方式应以感性的音乐实体(音响或音像形式)的视听记忆及模唱等实际操作为主,理性的文字知识的了解为辅。按系分班的个性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方向。在该课针对作曲系的教学中,对中国民间音乐的内部分析应以简驭繁地突出风格分析,外部分析应对比其与古今中外其他重要的相关音乐的异同。还可采用模写——中国民间音乐的风格模仿写作的实践形式。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也是一种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无论从历时性或共时性角度看,该学科领域都存在着对方法论范式进行选择的不同的可能性。音乐(形态)分析、音乐学分析和民族音乐学分析(民族音乐学的音乐文化分析)被视为可供中国传统音乐(含汉族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者进行选择的三种典型的音乐分析范式,彼此之间存在共性、个性之分。其中,民族音乐学分析从理论和分析实践上假定并包括了其他两种分析范式的因素,对于不同范式分别强调的“形态、语义、语境”等符号学分支的学术观念给予了综合的应用,又根据传统音乐具有的“跨(异)族群一阶层”文化研究的性质,尤其强调了其中语境的因素。故而,民族音乐学分析是我们从事该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予以考虑的一种分析思维和方法。
简介: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音乐艺术活动中的现象同样存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音乐的质和量研究的心理学方法主要表现为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两种趋向。从元认知的角度看,量性研究实质上体现了研究者自上而下对音乐心理理论假设检验的过程,质性研究则从根本上反映了研究者自下而上对音乐事件的心理分析与描述。但仅仅具有量性的定格,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将缺乏生态效度,仅靠质性的归纳又难以发现音乐心理现象内在的因果关系。因此,探讨音乐艺术活动中的心理规律,既要把握其量的规定性,更要把握其质的规定性。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是揭示音乐艺术心理举质属性的一个质量连续体上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研究取向,它们反映了互补的两种心理加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