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战争期间创作了一首诗歌《喀秋莎》,描写身处后方的年轻姑娘对前线恋人的思念和等待,在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为其谱曲之后,这首歌曲立刻传遍了整个苏联,成为前方战士最喜爱的歌曲,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他们唱着《喀秋莎》,想念着自己身处远方的亲人,“喀秋莎”这个名字成为爱与等待的象征。战争还赋予“喀秋莎”这个名字另外一层涵义,1942年初,一种威力极强的新型火箭炮投入使用,士兵们亲切地将这种火箭炮称为“喀秋莎”,喀秋莎的怒吼声成为德国军队的噩梦,却保证了苏联军队的胜利。战争使这个普通的女性名字具有了双重内涵,一方面是对亲人的无尽的爱,另一方面则是喷洒向敌人的愤怒的火焰。
简介:今年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世界各国举行空前隆重的纪念活动。60多年以前,一批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来到英国,被编入皇家海军的战斗序列,乘着英国军舰驰骋大西洋战场……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在二战史上却无只字记载!这的确是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史书和档案记载上的一个严重的遗漏。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们当中的最后一位健在者、享年85岁高龄的郭成森老人也在2004年5月27日在大连老虎滩干休所家中病逝。在纪念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根据对郭老生前的多次采访及查阅大量档案史料,撰写此文,披露这段“秘闻”,不仅是对郭老传奇一生的记录和纪念,也是为了将这批中国军人参加大西洋海战和诺曼底战役的战绩公诸于天下,以添补中外现代军事史上一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