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战争影视片随想□戴行钺战争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一万年以前,而战争片的历史还不到一百年。两者相比,前者恰似桑榆老翁,后者无异是襁褓幼婴。但是这一百年的战争片却把长达一万年的战争史的各个阶段或详或略地作了一个全方位的惊心动魄的展示。战争浪潮与战争影视一万年前...

  • 标签: 海湾战争 战争片 影视片 纪录片 好莱坞 现代启示
  • 简介:徐孔同志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小说,上下两卷,百万字巨著.去年11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费正清研究中心四位先生来京,曾从青年出版社买去四套书进行研究.他们从什么立场出发、抱着什么目的、为了什么用途研究此书,从该书无限丰富的历史信息资料中将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无从知道.这里,仅遵老战友徐孔之命,谈几点读后感受,就教于读者和同行.不知会不会与那四位美国朋友有什么共同之处?

  • 标签: 《朝鲜战争》 徐孔 艺术辉煌 小说 国际主义 艺术效果
  • 简介:<正>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已经50周年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就是在《讲话》的思想教育和指引下成长起来的.那时正是抗日战争中期,全党正掀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潮,以毛泽东为首的许多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当时毛泽东同志在其著作中,对中国革命战争作了许多科学的论述,后来,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加速全国人民的解放;以《新民

  • 标签: 影片 革命战争 毛泽东文艺思想 新时期 《讲话》 审美实践
  • 简介:200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张胜的作品《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这对于中国的传记文学或军旅文学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尽管这部作品的文体人物传记,但这部作品本身包含着突破文体界线的诸多因素和能量。更重要的是,它从心灵真实出发,去抵达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去抵达一代人的命运,去抵达血与火交织的历史中的正义。读了这本书,会让人感到,革命、战争要素注入文学,会有多么巨大的能量;同样,这样的一本书,肯定也不只是军人、战争、革命和“政党政治”这些宏大词汇所能限定得了的。

  • 标签: 战争要素 正义 历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军旅文学 传记文学
  • 简介:卫国战争是苏联伟大而光荣的一段历史,也带着它全部的荣耀与伤痛深藏在俄罗斯人的记忆之中,成为苏俄文学史上长盛不衰的重要题材。卫国战争文学几乎与苏联人民奋起保卫家园那一刻同时诞生,几经热潮与变迁,绵延发展至今。

  • 标签: 卫国战争 战争文学 当代 俄罗斯人 文学史 苏联
  • 简介:'感兴'是中国诗学传统中的一个独特的范畴,在它身上凝聚着我们民族特有的诗性智慧与审美体验方式.作为一种生命论的诗学,我们的先辈历来将诗歌创作和欣赏视以为人的生命活动.如果说,'情志'构成了这一生命活动的本原,那末,'感兴'便是诗歌生命的发动.正是由于'感兴'的发动,'情志'得以向意象和意境转化,人的审美体验和诗的审美内核才得以生成.所以讨论中国诗学,不能不给予'感兴'以特殊的关注.

  • 标签: 中国诗学 生命论 审美体验 生命活动 诗歌创作 诗学传统
  • 简介:摘要战争有其独特的暴力性与惨烈性,对参与战争的军人心理耐受力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以往战后心理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根治。本文结合美军几次参战士兵心理问题调查情况,结合我军在心理问题防治方面存在的空白,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安全稳定 精神减员 心理问题
  • 简介:<正>2008年5月15日,湖北省消防总队总队长刘建平中止国防大学学习期间国外考察,火速飞还武汉。等不得调整生理时差,两点钟召开办公会,天亮散会动身,9点驱车武汉机场,11点成都双流下机,而后一车绝尘。出现在入川的子弟兵前。在外考察

  • 标签: 救援队 刘建平 突击队员 成都双流 武汉机场 往前走
  • 简介:概述革命战争小说是十七年文学中最有成就和影响的一个领域.同农村题材小说比,它产生要早、势头也猛,自然没有后者潜力深厚.同工业题材小说比,它作者队伍庞大,更受普通读者喜爱.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文化观念和创作经验,影响着整个当代文学的风貌和走向.这种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效应.

  • 标签: 革命战争小说 写作形态 农村题材小说 工业题材小说 十七年文学 作者队伍
  • 简介:苏联卫国战争文学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构成之一。卫国战争伊始,以俄罗斯作家为主体的苏联作家们就表现出了对苏维埃祖国高度的责任感,他们在《真理报》上发出倡议:“每个苏联作家都准备为抵抗我们祖国敌人而进行的神圣人民战争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经验、全部的才华,全部的热血。”一大批杰出的作家都积极响应苏维埃祖国的号召,或亲赴前线,或坚守后方,用文学为武器向法西斯开火,以爱国的激情篇章激励将士斗志,鼓舞人民士气,用正义的精神力量参与卫国战争,助力苏联胜利。

  • 标签: 苏联卫国战争 抒情诗 战争文学 苏联作家 反法西斯 人民战争
  • 简介:战争因"资源"而起,而女性群体蕴藏了巨大的资源,因此战争与女性之间产生了联系。在电影文本和历史记录的互动中,试图看清战争与女性千丝万缕间的几个结,不求解开。

  • 标签: 战争 女性 民族主义
  • 简介:<正>中国是一个大国,应该有多种声音。而我们总是习惯于一种声音。不仅是一种声音,还把什么东西都往一起搅,这样就越是说不清中国是一个大国,应该有多种声音。而我们总是习惯于一种声音。不仅是一种声音,还把什么东西都往一起搅,这样就越是说不清楚,无助于问题的梳理和解决。

  • 标签: 参拜靖国神社 勃兰特 南京大屠杀 中日关系 毒品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战争期间创作了一首诗歌《喀秋莎》,描写身处后方的年轻姑娘对前线恋人的思念和等待,在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为其谱曲之后,这首歌曲立刻传遍了整个苏联,成为前方战士最喜爱的歌曲,在战火硝烟的岁月里,他们唱着《喀秋莎》,想念着自己身处远方的亲人,“喀秋莎”这个名字成为爱与等待的象征。战争还赋予“喀秋莎”这个名字另外一层涵义,1942年初,一种威力极强的新型火箭炮投入使用,士兵们亲切地将这种火箭炮称为“喀秋莎”,喀秋莎的怒吼声成为德国军队的噩梦,却保证了苏联军队的胜利。战争使这个普通的女性名字具有了双重内涵,一方面是对亲人的无尽的爱,另一方面则是喷洒向敌人的愤怒的火焰。

  • 标签: 《喀秋莎》 战争文学 女性形象 卫国 苏联军队 德国军队
  • 简介:<正>甲午战争研究第一人最早把戚其章先生称为"甲午战争研究第一人"的竟是两位日本学者。首先是日本的学者龟谷隆行。戚先生从未与他谋过面,对龟谷先生一无所知。龟谷先生的《甲午战争史研究的新进展》一文刊载在日本《东方》杂志1991年11月出版的第128号上。文中写道:"关于甲午战争专论史的最新著作,则有戚其章的《甲午战争史》。众所周知,戚其章先生是甲午战争史研究之第一人。……戚其章先生的成果可以说不仅提高了甲午战争史研究的水平,而且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方面奠定了一个基础。"第二位称道戚先生的是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的中塚明教

  • 标签: 戚其章 丁汝昌 北洋海军 刘步蟾 甲午海战 日本奈良
  • 简介:纵览世界电影的历史画卷,战争影片总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篇章:《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党同伐异》(1916)、《战舰波将金号》(1925)、《夏伯阳》(1934)、《桂河桥》(1957)、《巴顿将军》(1970)、《现代启示录》(1979)《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972)、《全金属外壳》(1987)、《拯救大兵瑞恩》(1994)……就像一部人类文明史,一部时断。

  • 标签: 中国电影 《拯救大兵瑞恩》 战争影片 战争电影 叙事方式 诞生
  • 简介:<正>1940年5月16日晚,日军汉口广播电台突然中止正常广播,插播一则惊人消息:据前方战报:大日本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在本日’扫荡"湖北宜城沟沿的作战中,向敌三十三集团军总部发动了决定性打击而将其消灭。在遗尸中发现了支那大将张自忠总司令及其下属幕僚、团长等多人,同时缴获大量军事文件和军用地图,收到极大战果。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获此消息,极感震惊,连夜致电第五战区查询:现谣传张总司令战死,情况究竟如何?请速回电告知。

  • 标签: 第五战区 张自忠 军事文件 战时首都 随枣会战 枣宜会战
  • 简介:今年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世界各国举行空前隆重的纪念活动。60多年以前,一批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来到英国,被编入皇家海军的战斗序列,乘着英国军舰驰骋大西洋战场……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在二战史上却无只字记载!这的确是当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史书和档案记载上的一个严重的遗漏。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们当中的最后一位健在者、享年85岁高龄的郭成森老人也在2004年5月27日在大连老虎滩干休所家中病逝。在纪念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根据对郭老生前的多次采访及查阅大量档案史料,撰写此文,披露这段“秘闻”,不仅是对郭老传奇一生的记录和纪念,也是为了将这批中国军人参加大西洋海战和诺曼底战役的战绩公诸于天下,以添补中外现代军事史上一个空白。

  • 标签: 大西洋海战 海军军官 战斗序列 国民党军 诺曼底战役 英国皇家海军
  • 简介:优秀文艺作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在《新战争与和平》第三次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力群我首先祝贺《新战争与和平》第三次研讨会的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时...

  • 标签: 战争与和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艺作品 抗日战争 研讨会 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