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分析评价漯河市城区2006-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运用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该区2011-2015年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漯河市城区SO2浓度有显著下降趋势,NOx和PM10浓度将持续上升,大气环境总体质量趋于下降。
简介:依据2001—2007年三门峡市居民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了三门峡市经济发展对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影响,旨在探寻引起生态足迹供需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期为作为中原经济区组成部分的三门峡市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随着年人均GDP的增长,三门峡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1年的1.48hm2增至2007年2.04hm2,共增加了37.8%。,年人均生态足迹和年人均GDP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与年人均GDP的关系进行拟合,推算出当年人均GDP达到3.04万元时,年人均生态足迹达到拐点,此时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16hm2。对比了周边城市的生态足迹、承载力,得出三门峡的年人均生态赤字最低(1.19hm2),具有明显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三门峡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合理调控经济发展进程,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布局,加大新型能源的推广力度,不断推广高科技农业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建议。
简介:中央文件精神的传播效果,关键不在于宣传声势的大小,而在于能否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运用苏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中的活动说、中介说、内化说来阐释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在连接大众传播与内向传播的中介作用,旨在说明在大众传播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千万不可忽视人类最基本、最核心的传播方式: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各级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者(即组织传播的控制者)和共产党员(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应着力联系本地实际去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而因之所建构的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氛围(或日现实环境),对于民众自觉认同并实践党的方针政策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