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由于相关法律和标准化体制落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等原因,许多食品安全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由标准化问题导致,消费者承受了由于企业标准化缺陷所导致的食品质量生产的不利后果。尽管事后救济措施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在不断完善,但是对此问题的事前预防更加重要。消费者参与企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事前预防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也是企业标准化责任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意。本文以经济法的视角,从预防的角度阐述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化与消费者参与的关系,并倡导建立企业标准化的消费者参与机制。对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运动和标准化发展,这或许不是一条捷径,却是我国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有利选择。
简介:利用来自六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八张投入产出表,借助投入产出分析,从贸易内涵能源净值角度对我国2000-2013年能源消耗的国际转移规模进行了估算,并基于完全分解均值法处理的I-OSDA结构分解模型,分析了四大驱动因素对我国贸易内涵能源量变化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内涵能源长期处于净出口状态。无论出口还是进口层面,中国能源消耗对外转移规模的迅速增加主要都是由贸易规模因素驱动的,而我国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贸易结构是引致贸易规模强力驱动能耗国际转移的深层次原因。此外,能源消耗强度因素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能耗的国际转移。
简介:国债作为国家弥补赤字的手段,作为财政货币政策的工具,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8年,我国国债发行额为3891亿元,另有2700亿元的特别公债,而1998年中央政府的支出额为6443亿元,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中央政府支出是靠发行债务维持的。因此,研究国债的合理规模,对国债趋利避害异常重要。一、国债规模的制约因素分析(一)财政承受能力:政府举债最高数量的决定条件从债务人———政府的角度看,财政承受能力或者叫偿债能力制约着政府举债的规模。以政府的信用作依托,由国民经济作后援的国债,在由政府借用了一段时间后,同样要还本付息。因而,前期的国债收入就是后期的财政支出,是后期的财政负担。后期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