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简介: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两条重要路径。两者互为影响,相互制约;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相互发展。通过对徐州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的相关性研究,力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 标签: 农业现代化 农村城镇化 相关性
  • 简介: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路,通过对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关系等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归纳提炼出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产业集群和城镇化之间存在较强的互动关系、通过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来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是现实选择的重要观点,并指出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识别、测度与形成路径,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机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城镇化 产业集群 农产品加工业 互动发展
  • 简介:成果概况:《资源枯竭型城镇反贫困模式选择及制度构建的研究》为官锡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5BJY038,结项号20080256)成果之一,由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于2010年12月获广西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成果简介:成果第一部分分析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理论困惑与矛盾,明确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府的责任。第二部分重点考察我国资源型城镇贫困人口的贫困发生率状况和基本家庭生活状况,深入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镇贫困问题的七大成因,引发的社会后果及其发展趋势。

  • 标签: 城镇贫困人口 资源枯竭型 反贫困模式 成果简介 制度构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简介: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脱贫攻坚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广大农村地区依旧存在着一定返贫的可能。本文在云南相关城镇展开调研,分析区域和民族差异等多要素对城镇居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探求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农户贫困的一大重要原因是风险的冲击,因此,要想实现对脱贫成功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需要挖掘并治理贫困根源,从风险视角出发,预防因贫困脆弱性而导致云南城镇居民家庭返贫,更好巩固脱贫成效。

  • 标签: 风险视角 云南 城镇居民 家庭贫困脆弱性 脱贫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武汉市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市城镇居民消费金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武汉市城镇居民都有消费金融使用经验,然而也存在诸如消费金融了解程度不高、关法律风险意识薄弱、使用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帮助城镇居民全面清晰认识消费金融产品,引导城镇居民正确使用消费金融产品,也为消费金融公司优化和创新产品及服务提供借鉴。

  • 标签: 城镇居民 消费金融 金融服务
  • 简介:高铁战略起始于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型城镇化战略起始于政府“十八大”报告中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两大战略,高铁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并非割裂存在,而是具有协同性与依存性。遗憾之处在于,学界对两大战略的协同性与依存性表述甚少。本研究中,从总体布局、核心理念、使命承载、推进次序等方面论证了两大战略的协同性;从推动区域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间功能互补等方面论证新型城镇化战略对高铁战略的依存性,从高铁运营的财务成本压力方面论证了高铁战略对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依存性。

  • 标签: 高铁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 协同性 依存性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西部11省、市、自治区1978~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人口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在控制变量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摒弃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模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效率,推动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标签: 农村劳动力流动 人口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门槛效应
  • 简介:促进旅游小城镇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保护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游客感知的角度研究旅游小城镇生态保护评价并不多见,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发现,游客对于景区良好生态的诉求较其他主体更为强烈。AHP模型能够对游客感知数据进行权重测算,从而得出游客对南岳镇生态保护感知评价。结果表明对当地居民生态保护行为评价最高的是游客,其次是当地政府,最后是旅游企业。

  • 标签: 旅游小城镇 游客感知 生态保护
  • 简介:本文利用湖北省2006-2015年35个县的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城镇化因素、经济水平因素、民生福利政策因素的角度,构建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多元回归模型,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验证了数据稳定性以及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并对模型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估计。结果表明:湖北省收入差距总体处于扩大趋势,且地区内部差距明显;城镇化率、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及经济水平因素对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一是弱化城市偏向,推动服务均等与城乡融合;二是优化城市格局,加强地区联动与优势互补;三是完善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与制度激励。

  • 标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 城镇化 民生福利 经济水平
  • 简介: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奋斗,使全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446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2032亿元,年均增长

  • 标签: 中国 城镇居民 居民收入 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工作 社会保障制度
  • 简介:【摘 要】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改善了农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是农村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向本人所在县域以外地区转移实现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经济健康发展,还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更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标签: 新型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就业
  • 简介:通过对湖北省罗田县白庙乡土地流转的实证分析,考察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种合约方式,利用佃农理论对当前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合约方式的选择作出经济解释。土地使用权自由流转能够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率,而在土地流转中影响合约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订约成本、风险分担以及土地状况等。任何一种合约形成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所以保护和界定土地产权,减少政府过分干预应该成为当前土地流转的重要思路。

  • 标签: 土地流转 佃农理论 土地使用权 产权
  • 简介: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但对于贵州省来说,城镇化速度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地区显得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城乡分割特征更为明显,成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亟待突破的现实瓶颈。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既需要内生力量的迸发,也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动,两股力量的有效整合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对规划引领机制、互联互动机制这两大动力机制的探讨,对于解决贵州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城乡协调 动力机制 城乡融合
  • 简介:利用人口预测模型测算生育政策调整对我国城镇人13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代际核算方法分析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代际平衡状况,结果显示:(1)2010年出生的城镇男性人口的人均代际账户值大于城镇女性人口的人均代际账户值;(2)在2030年人口峰值出现之前全面放开二胎并在之后取消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未来代职工一生中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和退休后所获得的养老金收入的差额精算现值与现存代的比值最大,该最大值与养老保险代际平衡时的比值之差最小,表明全面放开二胎是促进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代际平衡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代际核算方法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代际平衡
  • 简介:90年代以来,湖北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消费需求旺盛。下面拟从定量的角度对湖北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一、现状分析表一:单位:元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衡量指标。具体计算恩格尔系数的公式是: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收入

  • 标签: 恩格尔系数 居民生活水平 趋势预测 湖北省 食品支出 人均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