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顾客参与在当前的企业营销活动中日益增加,但那些参与活动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本文试图通过探讨顾客认同对于顾客参与与顾客公民行为间关系的影响来说明顾客参与实现其效果的机理。研究通过网络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到教育培训业206份有效顾客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顾客参与对顾客公民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顾客认同对顾客参与与顾客公民行为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在企业发起顾客参与活动时应以是否能够提升顾客对企业或品牌的认同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以实现预期的顾客反馈、帮助和主动推荐等顾客公民行为。
简介: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客观上需要以"贸易增加值"来重新考察中国服务业的分工地位及竞争力。本文利用OECD-WTOTiVA数据库测算了1995-2011年间中国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地位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修正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增加值-参与度-分工地位"视角重新分析了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及其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总体仍处于中下游位置,时间序列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中国服务业整体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有待提高。除劳动密集型等传统服务业外,其他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还不具备突出显性比较优势。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和国际分工参与度等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简介:本文运用最终产品增加值方法,提出了一个理解世界各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框架,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评估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创造的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一定程度下降不等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制造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尽管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波浪式变化轨迹,但是它一直远远大于出口贸易本地增加值比重,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制造业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低技术行业和中技术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少数高技术行业逐渐获得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化水平较低。大力发展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化水平,是中国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简介:现有文献关于企业家创新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存在多种理论观点,但大部分都只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而未得到实证检验。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企业家创新行为、企业家模仿和寻租行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等三个维度实证研究了企业家创新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家创新行为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与企业家技术创新行为相比,企业家质量创新行为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的推动作用更大。与之相反,企业家模仿和寻租行为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则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而企业家创新精神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则存在较为显著的促进效应。为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应减少政府对企业家过度的"父爱主义"关怀,通过释放人力资本潜能进而实现企业发展;应构建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员工参与企业治理制度;并形成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的体制机制。
简介:入世之后,中国面临的市场规模、市场准入、经贸规则等发生新变化,作为中国外贸主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影响其升级进程。本文对2002、2005、2007和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1水平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提高,但趋势在弱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更高。随后结合相关指标和对制造业的细分,分析入世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升级状况,结果显示产业间升级有所改善,而产业内升级经历了进展、逆转和再进展的波折变化,这有别于以往的研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验证国际分工对制造业两种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产业间升级,各制造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与产业内升级同向变化,且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内升级作用最大,对资本密集型的作用次之,对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作用最小。最后,对上述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未来制造业升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