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形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临汾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治疗的7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保乳术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整形保乳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乳房美观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引流量、血肿发生率更低,标本重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房美观效果优良率为94.14%,对照组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以及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皮下出血、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整形保乳术治疗可获得更佳的乳房美观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优化麻醉策略用于尿道下裂整形术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远端型尿道下裂拟行Duckett术患儿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6岁,体重10~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30):骶管阻滞联合全麻组(CG组)、神经刺激仪引导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DPG组)。全麻方法: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诱导,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七氟烷麻醉维持的方法。各组进行相应区域阻滞,用药情况:CG组0.25%罗哌卡因1 ml/kg、PG组0.25%罗哌卡因0.25 ml/kg、DPG组0.25%罗哌卡因0.15 ml/kg。记录罗哌卡因用量、术中镇痛不全发生情况、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和下肢运动阻滞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 h时父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G组比较,PG组和DPG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延长,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缩短,运动阻滞发生率降低,父母满意度评分升高,DPG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与PG组比较,DPG组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ACU停留时间缩短(P<0.05)。3组术中镇痛不全发生率(DPG组3%)、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用于尿道下裂整形术患儿的效果优于骶管阻滞联合全麻和神经刺激仪引导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全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客观评估方法在功能性鼻整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功能性鼻整形术的患者6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32例,年龄18~45岁。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鼻声反射、鼻阻力检测等评估鼻通气功能,应用VAS、鼻整形结果评估量表(ROE)、外鼻亚单位测量等评估鼻外形情况,应用情感平衡量表及Rosenberg自尊量表评估心理状态,最后行综合满意度分析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鼻塞VAS、NOSE评分、鼻腔总阻力及鼻腔阻力差异比均显著下降[(1.62±0.85)分比(7.56±1.44)分,(22.62±3.54)分比(69.75±7.85)分,(0.16±0.08)Pa·s/ml比(0.31±0.43)Pa·s/ml,0.33±0.28比0.71±0.32,P值均<0.05];术后患者鼻外形VAS及ROE评分均显著升高[(11.20±3.66)分比(2.70±0.97)分,(17.80±2.71)分比(7.50±1.12)分,P值均<0.05];外鼻亚单位测量示术后鼻背坡长、鼻面角、鼻额角及鼻翼角明显缩小[(29.33±4.26)mm比(33.61±5.24)mm,(135.11±3.81)°比(139.91±6.30)°,(130.63±2.88)°比(136.74±5.72)°,(99.71±4.02)°比(106.27±5.60)°,P值均<0.05];术后情感平衡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评分明显增高[(5.88±1.54)分比(4.31±1.85)分,(28.31±2.64)分比(22.13±2.77)分,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与鼻通气主观评分(VAS、NOSE)、鼻外形主观评分(VAS、ROE)、情感平衡量表评分呈正相关,与鼻阻力测值呈负相关,与外鼻亚单位测值无相关性。鼻通气主观评分与鼻阻力测值呈显著正相关,但鼻外形主观评分与外鼻亚单位测值无相关性。结论用主客观结合的方式从鼻通气功能、鼻外观美学、心理状态多角度整体综合评估,可有效评价功能性鼻整形术的疗效。
简介:摘要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常伴有骨缺损,软组织缺损及血管损伤,极大危及肢体安全,故保肢治疗是创伤骨科的棘手问题。目前国内缺乏专业的区域救治体系,存在清创时机与清创医师资质不明确、软组织覆盖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绝大多数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的肢体功能恢复。骨整形是由英国骨科医师学会等组织提出的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新方法,具有手术次数少、骨愈合快、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肢体功能恢复佳等优势,为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笔者主要分析目前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治疗存在的问题,并介绍骨整形治疗的新理念,加深创伤骨科医师对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治疗的认识,为提高严重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功能性鼻整形手术是一种恢复或改善鼻的形状和功能的手术,在术中常用到植入或非植入性材料。3D打印是材料制造行业的一次技术革新,近年来在包括生命医学的多个科学领域发展迅猛。3D打印具有个性定制、精确制作的特点,这恰好与个体化需求明显的功能性鼻整形手术契合。本文就3D打印在功能性鼻整形手术术前规划和学习、术中辅助操作和引导、植入物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并将应用3D打印与传统方法的功能性鼻整形手术进行对比,同时展望3D打印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式切口及伞形支架方式行肋软骨综合鼻整形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为52例患者行自体肋软骨综合鼻整形术,男4例,女48例,平均年龄26.7岁(18~42岁),均采用双侧鼻内切口行伞形支架搭建的手术方法,术中充分分离双侧下外侧软骨,暴露鼻中隔软骨,通过搭建伞形支架以纠正鼻小柱退缩及鼻尖突出度不够等鼻美学缺陷。所有患者术前、后拍照,并在随访期间通过网络或电话完成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52例患者术后即刻显示术前鞍鼻、鼻头肥大、鼻尖不突出、鼻小柱退缩等鼻美学缺陷得以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感染、出血等短期并发症。30例患者获6~15个月随访,并同时完成术后满意度调查。术前鼻额角141.29°±5.61°,术后137.67°±5.27°;术前鼻唇角89.53°±10.56°,术后94.90°±5.88°;术前鼻尖角86.60°±7.09°,术后80.42°±5.47°;术前鼻小柱-小叶角48.82°±7.32°,术后44.63°±2.51°;术前鼻尖突出度与鼻长之比0.48±0.07,术后0.54±0.07;术前小叶与鼻小柱长度之比1.74±0.36,术后1.22±0.21。术前、后各项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面诊中患者鼻尖无明显偏曲、下旋、翘曲。术后满意度调查显示,术后3~6周内肿胀基本消失,未发生明显通气障碍、感觉异常及嗅觉减退等功能后遗症,大部分患者对美观及功能结果满意。结论闭合式切口联合伞形支架搭建的手术方式操作简单,闭合式切口允许术中随时进行支架评估调整,术后无鼻小柱切口瘢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软骨鼻整形术对鼻基底邻近结构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鼻整形中心收治的肋软骨鼻整形患者资料。收集患者术前头面部CT数据及术前、术后6个月以上的三维扫描数据,采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拟合配准,建立头面部三维坐标系,计算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鼻小柱下点(sn)和鼻面沟最外侧点(al)与冠状面的垂直距离、内眦点(en)与al连线投影至正中矢状平面后与冠状面夹角(en-al)、鼻唇角,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计算鼻基底区域体积改善值,采用单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共纳入18例女性患者,年龄(27.30±4.41)岁。术后随访时间(10.61±3.53)个月,1例(5.6%)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鼻小柱偏斜,双侧鼻孔不对称。sn距冠状面距离由(74.30±1.97) mm变化为(77.67±2.37) mm,前移(3.36±0.96) mm;al距冠状面距离由(65.51±2.45) mm变化为(68.05±2.52) mm,前移(2.53±1.50) mm;鼻唇角由88.79°±11.21°变化为101.37°±5.53°,增大12.57°±7.57°;en-al由9.01°±3.24°变化为12.73°±3.27°,前旋3.72°±2.22°,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鼻基底区域体积改善值为(282.59±103.22)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肋软骨鼻整形术可使鼻基底邻近组织结构向前移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尺骨茎突骨折经锚钉缝合与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80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锚钉缝合固定。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治疗后,研究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5。结论对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开展锚钉缝合固定,不仅能加快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速度,还能有效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磁吻合技术(MCA)实现大动脉无缝线吻合,通过吻合口组织学与电镜观察比较新型磁吻合环与传统手工缝合(TMS)方法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成年杂种犬22只,按腹主动脉吻合方式随机分为两组:MCA组(n=11)利用新型磁吻合器械完成吻合;TMS组(n=11)。比较两种方法吻合腹主动脉耗时并进行吻合口质量评估,包括术中术后并发症、吻合口耐压水平及术后4、8、12及24周吻合口愈合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内皮细胞生长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吻合口纤维组织排列情况;吻合口标本HE染色与Masson染色用于组织学分析。结果MCA组术后即刻吻合口耐压能力高于TMS组(Z=-2.087,P=0.033 )。MCA组术中吻合口无渗漏血发生,手工缝合有6例因吻合口渗漏血并发症需修补。组织学检查发现MCA组术后4周可见吻合口腔内表面有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层覆盖,术后12周吻合口组织呈慢性炎症反应,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24周无明显炎症反应;TMS组血管吻合口因缝线异物残留致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电镜观察发现MCA组吻合口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壁内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但TMS组吻合口呈褶皱样,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透射电镜观察见TMS组吻合口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新型血管磁吻合装置可简单有效地实现犬腹主动脉吻合,且较传统缝合技术更加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8-0缝线迂回缝合法睫状沟固定人工晶状体(IOL)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睫状沟缝线固定IOL 63例(72眼)的临床资料,IOL睫状沟悬吊固定均采用8-0聚丙烯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IOL位置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视力(BCVA)优于术前(Z=-4.332,P<0.01)。术后1、6及12个月进行UBM检查,IOL位置居中。随访期间未发生IOL脱位、移位、缝线暴露或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8-0缝线巩膜上迂回缝合法进行IOL的睫状沟悬吊术可以作为治疗晶状体脱位、悬韧带异常及囊袋缺失无晶状体眼患者的一种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行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引流术后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借鉴。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7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一期缝合组36例和留置T管组38例。针对围手术期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及相关并发症,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比较并分析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对临床护理的影响。结果一期缝合组住院总费用、护理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留置T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CVC、并发症、残余结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1 d疼痛评分优于留置T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以及尿管拔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采用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对比,患者具有术后疼痛较轻、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及护士工作量较轻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章氏超减张缝合应用于高张力创面闭合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8月,19例瘢痕或黑毛痣患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接受门诊手术,患者皮肤条件适宜,对其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患者中男6例、女13例,年龄10~68岁,瘢痕疙瘩8例、增生性瘢痕3例、萎缩性瘢痕5例、黑毛痣3例。手术部位涉及下颌2例、颈部3例、胸部4例、腹部2例、四肢8例。术前瘢痕、黑毛痣面积1.4 cm×1.1 cm~10.0 cm×4.0 cm。所有病损均单纯手术切除,于切口两侧游离1~2 cm,术中创面面积2.6 cm×2.6 cm~12.6 cm×6.8 cm。使用倒刺线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向中间推进两侧正常皮肤使创缘自然贴合并处于松弛低张力状态。2例瘢痕疙瘩患者于术后24 h内接受总剂量20 Gy浅层放射治疗,分4次完成,每天1次。术后门诊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及减张作用维持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瘢痕外观,记录瘢痕宽度和复发情况。结果19例患者创面术后全部愈合。2例患者穿皮点出现一过性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其中1例患者出现局部穿皮点瘢痕增生,予以局部曲安奈德注射后缓解。1例行放射治疗患者出现一过性红斑、干性脱屑、色素沉着,后自行好转。随访7.1~13.6个月,平均9.6个月。减张作用维持4~26周,平均11.2周。2例患者减张作用维持4周,于术后8周再次行章氏超减张缝合。术后6个月,19例患者瘢痕均呈线状,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1.0~4.3分,平均2.1分;瘢痕宽度0.8~7.0 mm,平均2.2 mm。3例瘢痕疙瘩术后未行放射治疗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予以激光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及5-氟尿嘧啶等瘢痕内注射后明显缓解。结论应用倒刺线对高张力创面进行章氏超减张缝合能够有效减小创缘张力,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减张作用,术后切口瘢痕增生风险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弧形法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复合整形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作者所在手术组收治的先天性小阴唇肥大合并阴蒂包皮过长病例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弧形法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复合整形术治疗,在1次手术中完成对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形态的调整。统计分析患者术前症状、手术诉求,以及术后随访时并发症、症状改善、自觉外观改善、性满足感提升情况和术后总体满意度。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0例患者,年龄(30.0±8.6)岁,范围19~44岁。术前症状及手术诉求:摩擦时刺激症状35例(58.3%)、分泌物增多22例(36.7%)、慢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5例(8.3%)、性交不适20例(33.3%)、影响外观55例(91.7%)。53例患者术后来院复查随访,随访率88.3%,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1例(1.9%),自觉双侧不对称或矫正不足3例(5.7%)。术后调查显示,48例(90.6%)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50例(94.3%)自觉外观改善,26例(49.1%)性满足感有所提升;总体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及满意48例,占90.6%。结论改良弧形法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复合整形术可在单次手术中整体调整小阴唇及阴蒂包皮形态,美学效果满意。且此法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整形术块状肋软骨鼻背移植物偏曲的防治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深圳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收治行全肋综合鼻整形术患者588例,男83例、女505例,年龄25~55(32±4)岁。通过在选材、水浴、雕刻、鼻背处理、移植物固定、筋膜修饰等过程中灵活用多种方法防治术后块状肋软骨鼻背移植物偏曲。结果588例患者术后即刻照片显示鼻背居中,396例患者随访6~60个月,平均随访12.1个月。44例出现鼻背移植物偏曲,经过二期修复手术后均得以矫正。396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通气障碍、感觉异常及嗅觉减退等远期功能后遗症。362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把握处理肋软骨的原则,手术中灵活选择各种方法,对防治块状肋软骨鼻背移植物术后偏曲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Scarpa筋膜的双钳夹改良术式在腹壁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脂肪整形一科收治全腹壁整形手术女性患者26例,年龄26~50岁,平均36.9岁。分为皮瓣钳夹组12例和Scarpa筋膜钳夹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腹壁整形术的手术时间(不包括吸脂时间)、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与皮瓣钳夹组相比,Scarpa筋膜钳夹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6 min,较皮瓣钳夹组(平均手术时间153 min)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血清肿以及切口感染情况,术后切口愈合等级均为Ⅰ/甲级。结论保留Scarpa筋膜的双钳夹改良术式可降低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