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辩诉交易程序欧陆出现了“普适化”趋势。1989年,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引入了意大利式辩诉交易制度,成为欧洲大陆第个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国家。2003年6月,意大利立法者为进步实现“诉讼经济”目的再次扩大了辨诉交易程序适用范围,研究表明,这修改对于提高诉讼效率卓有成效。2004年3月,固守自身法律传统著称法国也设立了“法式辩诉交易制度”,即所谓庭前认罪答辩程序。这意味着辩诉交易制度已经跨越了法系界限,全面实施于欧洲大陆各个主要国家。辩诉交易普适性并不意味着各国辩诉交易程序整齐划。事实恰恰相反。意大利和法国辩诉交易程序设计上大不相同,也与辩诉交易“来源国”美国差异极大。这充分说明了美国经验欧陆推行时面临着诸多阻碍,也产生诸多变异。

  • 标签: 辩诉交易 立法技术 美国经验 阻碍
  • 简介:徇私舞弊罪修改完善冯军徇私舞弊犯罪是种与职务相关渎职犯罪。也是种典型腐败,从严惩治这类犯罪,不仅是反腐败工作重点,也是法纪检察工作难点。为了推动该类犯罪查办工作笔者修订前、后刑法关于徇私舞弊犯罪规定之不同作分析。、法条增多...

  • 标签: 徇私舞弊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新刑法 司法工作人员 行政执法人员 刑法规定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该法第一百三十一条又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同时该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还明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保证准确有效执行法律。这就从宪法角度明确了人民检察院职责和履行刑事检察职责方式。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依法治国,就离不开法律监督,尤其是要对诉讼活动执法行为加强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基本职能就是通过自身执法活动监督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遵守和执行法律,确保国家法律能准确有效地得以统实施。刑事检察监督作为检察监督中最突出内容整个检察监督体系具有明显可操作性和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结合司法实践从刑事检察监督地位、履行刑事检察监督职能现实意义和法律意义进行简要论述,以期抛砖引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也就是说,整个刑事诉讼活动都是刑事检察监督...

  • 标签: 法律意义 监督法律 试论监督
  • 简介:警察通常需要承担刑事执法和行政管理两项职责,警察履行上述两项职责过程中都可能面对各种紧急情况。应对紧急情况过程,警察可以行使紧急权力,警察紧急权与公民宪法权利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警察紧急权考察,不可避免地涉及宪法与紧急权关系问题。美国学者宪法与紧急状态关系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基于美国学者宪法与紧急权研究,可以认识到宪法与紧急权之间存在紧张关系。美国法院对于警察紧急权问题给予了相当重视,并将警察紧急权区分为刑事执法紧急权与行政管理紧急权。美国法院已经警察刑事执法紧急权形成了较为科学地认识,不过,对于警察行政管理紧急权性质和运作原则,仍然需要进步予以明确。

  • 标签: 刑事诉讼 紧急权 刑事执法 行政管理
  • 简介:我国司法实践中和理论界,将罪与非罪界定般标准犯罪构成从目前平面型、闭合式结构转化为层层推进构造做法是可取,但在具体架构上将违法性评价和有责性评价各自作为独立层又过于激进,不太容易被接受。恰当做法是犯罪构成四方面要件有机结合这通说观点予以肯定,同时其进行新解读。判断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肯定其是符合四个方面要件前提下,再进入四要件结合是否具有“有机性”判断阶层。期待可能性和社会相当性就是“有机性”判断具体标准,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和具有社会相当性就否定了四方面要件结合“有机性”,进而否定了犯罪;如果具有期待可能性且不具有社会相当性,当然可以肯定“有机性”存在,进而肯定犯罪成立。那么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是四个要件结合行为,但是经过“有机性阶层”判断,因为其是社会相当行为,不具有“有机性”,因而它不符合犯罪构成,进而阻却犯罪。

  • 标签: 犯罪构成 有机性 期待可能性 社会的相当性 排除犯罪性事由
  • 简介:“同案不同判”、“同事不同判”问题是当下社会关注焦点。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法制统,2010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规定》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种创新制度,实践还存在些不足。为完善检察案例制度建设,本文针对当前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存在问题,从建立案例指导制度原则、操作程序、适用方法、废止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求更好地发挥案件指导作用,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威。

  • 标签: 检察 案例指导 制度完善
  • 简介: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发展时期刑法有着不同要求。中国如入WTO,使人们感受到检讨和变革传统刑法观念迫切性。强化人权保障,提倡刑法谦抑主义,平等保护市场经济主体利益,破除重刑主义神话,树立程序公正理念,倡导刑法的人文关怀,应是现代刑法题中应有之义,是刑法观念重构主要内容。

  • 标签: 中国 WTO 刑法 人权保障 刑罚 人文关怀
  • 简介:仅仅研究犯罪预防具体措施是不够,必须从总体上构建犯罪预防体系。科学犯罪预防体系应当具备超前性、对应性和复合性三个支点。超前性从总体上影响犯罪预防整体思路;对应性直接针对犯罪产生原因,对症下药;复合性确保参与犯罪预防主体、各类预防措施有机地纳入统整体之中。三个支点缺不可。

  • 标签: 犯罪预防 犯罪预防体系 超前性 对应性 复合性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将构成特殊累犯犯罪类型从种增加为三种,基于特殊累犯构成特征,特殊累犯组合由种增加为九种。而恐怖活动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组织性、涉案人民众多性决定了构成特殊累犯的人数将大量增加。特殊累犯构成基数猛增和累犯从重处罚刑事政策共同作用下,刑法将呈现出向重刑化发展趋势。为了避免重刑化出现应当从前后罪性质、构成主体、司法处理三个方面进行理性限定。

  • 标签: 刑法修正案(八) 特殊累犯 从重处罚 重刑化
  • 简介:刑事法治建设刑法理念超越刑事立法、刑法解释技术和刑法规范文本占据着更高位置,具有根本性引领作用。刑法理念引领、统摄刑事立法、刑法解释和刑事司法,但其作用场域不应包括刑事政策领域,其根本和关键在于坚持形式与实质统罪刑法定原则基础上罪刑法定理念。罪刑法定既是个原则,更是种理念,刑法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等于罪刑法定理念树立和恪守。罪刑法定核心归结为点即是通过强调限制国家刑罚权即立法者制刑权和司法者求刑权、量刑权实现被告人人权保障,审视“两点论”与“点论”争议,“点论”更可取。单单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并不能消解由此带来不可避免“文字困境”,需要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人道主义理念补足和调济,即在刑事立法上需要由重刑主义、功利主义、万能主义刑法立场向表征人道主义、以人为本核心理念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宽缓化刑法立场转变,司法上需要恪守和践行国家刑权力克制、宽容和谨慎,刑法解释需要贯注和坚守人道主义。基于宪法与刑法之间母法与子法、上位法与下位法关系分析,刑法突破自身“视限”寻求正当性更高指向和衡量标准应当是合宪性。“风险社会”理论无法为“风险刑法”提供理论支撑,二者没有直接逻辑联结。“敌人刑法”本质上与“风险刑法”有契合之处和内在共通性,二者都强调刑法介入早期化、法益保护前置化,实际上都是刑法威慑恐吓效应特别是积极般预防机能重视和强调,凸显注重行为人为基础社会防卫理念抬头,实质上都对行为为基础、坚守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权保障理念提出了挑战,蕴藏着不可控制隐性法治风险和人权保障风险。基于刑�

  • 标签: 刑法理念 罪刑法定 人道主义 合宪性 风险刑法 敌人刑法
  • 简介:判断单位自然人行为是构成自然人犯罪还是构成单位犯罪时,首先要考虑是,自然人意志是否上升为了单位意志,当单位犯意存在时,才能肯定单位犯罪成立。单位犯意探索,始终围绕着“单位成员单位活动性质相对独立决策权”这主线,只有合法地行使该权力做出决定,才能上升为单位犯意。具体而言,单位犯意形成形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种:(1)经单位活动性质有相对独立决策权部门或个人在权限范围内决定,是否具有该权力及其权限范围具体职能划分为判断标准;(2)单位成员经单位活动性质有相对独立决策权部门或个人同意做出决定。

  • 标签: 单位犯意 形成形式 概括授权 职务范围 决策权
  • 简介:虚拟财产是网络游戏软件软件模块运行时显示电脑屏幕上影像,它不是劳动创造,没有价值,不属于财产。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交易违背价值规律和价值交换规则,扰乱金融秩序,严重违反金融法。保护虚拟财产,将盗窃虚拟财产行为犯罪化,不但遏止不了虚拟财产盗窃案,反而会适得其反,引发更多这样案件,并且会诱导更多青少年和社会精英加入游戏队伍,造就职业玩家,催生网络劳工,造成人才巨大浪费,还会使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引发通货膨胀。因而,法律应将虚拟财产严格限定在虚拟世界,严禁虚拟财产与真实财产交易,并应增加虚实交易罪。

  • 标签: 网络游戏 软件模块 虚拟货币 虚拟财产 虚拟世界
  • 简介:共罚事后行为并非当然“不罚”,而是与前行为道进行了“共罚”。共罚事后行为是包括罪。刑法前行为不能评价之时,如果事后行为诉讼时效尚未届满,则对事后行为可以进行评价。共罚事后行为只能存在于状态犯,即成犯和继续犯无其存在空间。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前行为之后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实施事后行为,可能属于共罚事后行为。行为人仅参与事后行为,主行为人事后行为属于共罚事后行为,但行为人仍可就事后行为之罪,成立共同正犯、帮助犯或教唆犯。本犯教唆他人实施事后行为,也可能成立共罚事后行为。

  • 标签: 共罚的事后行为 本质 诉讼时效 状态犯 刑事责任能力 共犯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刑法学界围绕犯罪构成理论展开了激烈争论。然而这种争论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领域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因为这种争论脱离了中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际。尽管学者们坚称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规定构成犯罪必须具备条件,但学者犯罪构成与刑法规定犯罪构成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为了使理论上犯罪构成符合刑法规定犯罪构成,作者试图以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为依据,分析犯罪构成要件。限于篇幅,本文仅就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进行系统地分析,弥补刑法理论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研究脱离刑法文本缺陷。文中论证了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是由前置条件、行为、入罪条件三大要素构成,并这三大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有利于把犯罪构成理论与刑事司法定罪依据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指导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

  • 标签: 犯罪构成 前置条件 行为 入罪条件
  • 简介:证据开示,是指诉讼方当事人向另方当事人提供和透露与案件有关证据和信息作法和程序.证据开示制度是实现审前信息交流重要装置之.具有职权主义传统国家,如法、德、意,证据信息透露和提供往往是通过被告人或辩护人行使阅卷权形式实现.虽然表现形式、透露范围和方向以及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阅卷权与证据开示制度构成了审前证据信息交换两种典型形式.与职权主义主导诉讼形式相比,在对抗式和存在对抗式因素诉讼形式下,证据开示制度有着更为突出意义.

  • 标签: 制度法理 开示制度 法理构建
  • 简介:“严打”作为我国项刑事政策,宏观上与刑法是灵魂与肉体抽象关系;微观上,“严打”是刑法阶级性和社会性体现;“严打”符合犯罪本质特征;“严打”与刑法基本原则具有内在致性;“严打”是现代刑罚理念应有之义。司法实践应当突出强调“严打”方针“依法”要素。只有提倡并贯彻“依法严打”,才能充分实现上述“严打”蕴涵刑法精神和价值。

  • 标签: 严打 刑事政策 刑法学 刑法 基本原则 刑罚
  • 简介:构成非法占为己有,主观上必须有易合法持有为不法所有的意图,客观上必须具有物之所有人身份自居行为。对于上下、主从者之间占有归属,区分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包装物、封缄物占有,般而言,采受托人占有说,即不管受托者是取得被包装物、封缄物整体,还是抽取其中内容物,都应该定为侵占罪。

  • 标签: 侵占罪 非法占有 盗窃罪
  • 简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现象我国现阶段还不可能消除,但必须予以有效遏制。基于刑法谦抑性原则和刑法是最后手段理念,应当充分运用其他法律、法规综合效应,为处罚留有相当空间,且应加强这方面的处罚;但对危害严重,则必须应用刑罚予以调整—定罪判刑。按照现行刑法,本罪立法原意,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是本罪罪与非罪分界线。本罪不应处罚犯罪未遂。2000年4月“两高”联合作出《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第二条第二款提出质疑;为完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法提供三种选择。

  • 标签: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犯罪 立法 构成要件
  • 简介:聂树斌案件反映出我国诉权缺失司法状态。诉权缺失包括两种模式,即诉权可处分性缺失和诉权程序主导性缺失。我国,造成诉权缺失深层原因是诉权背后宪法性义务弱化造成了权力私有化结果。因此,必须通过系列制度设计补正我国缺失刑事诉权。

  • 标签: 诉权 裁判权 权利 主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