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具有双重突破性特征:一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自身结构看,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二是从世界经济形态的结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由于开辟了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新道路,从而使推动人类文明的市场经济形式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这无疑是新探索、新突破。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生命力的结构性元素至少包括:科学元素、国情元素和时空元素。科学元素是结构性根基,国情元素体现选择的历史依据,时空元素促进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从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贡献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制度贡献、政策贡献和文化贡献更值得关注。
简介:意识形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根基,意识形态治理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现代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传播信息化的时代,仅仅靠组织与行政力量推行和维系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远远不够,意识形态必须由传统的“管理”走向现代的“治理”。意识形态治理应防止简单化、扩大化以及左、右倾两种倾向。科学的意识形态治理应当建立新型运行体制,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意识形态的治理首先是主体治理,这既包括管理主体,也包括传播主体。意识形态治理必须把握治理的分寸,讲究治理的方式、方法;处理意识形态问题要看对象与场合,要汪意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
简介:公共治理结构决定了多元主体管理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分配公共利益的方式,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治理的基本主题。公共治理的基本结构是公民、政治领导、公共管理人员三者合作共治的多中心结构,体现了共和主义“公、共、和”的基本原理。其中,公民是治理者,政治领导是协调者,公共管理人员是帮助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治理结构的有效建构,关键在于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结构;居于“元治理”地位的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担当起扶助者、服务者、引导者、执行者四大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