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是《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课题理论研究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一、关于大成智慧学的概念一一大成智慧学是引导人们如何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大成智慧是“量智”和“性智”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微观认识与宏观认识的结合。二、关于《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6个思路——(一)学制观——学龄提前学制缩短,早成才的思路;(二)人才观——培养全才、通才、创新型人才、杰出人才的思路;(三)创新观——科技、教育必须创新的思路;(四)全面学习的方法论观点——全面学习才能全面发展的思路;(五)教育教学的系统论观点——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思路;(六)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论观点——教育教学科研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的思路。三、《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思路对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启示。宗旨是解读“钱学森之问”,探讨创新人才、杰出人才的培养之道。
简介:现实往往是如此地出人意料,有时,人们对于越熟悉的东西反而越不理解。千百年来多少人都看到过物体的下落,但直到伽利略方发现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其重量无关;有人每天要数次登上同一个熟悉的楼梯,但却不一定知道它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同样,多少古生物地层工作者每天都在进行着十分娴熟的生物地层对比工作,然而,如果细细追究起来,他们也不一定完全了解其对比的真实含义。近来,“穿时”之概念在各种论文、专著中被广泛采用,而且一直方兴未艾,但对其实质性的内涵又有多少人去深研细究呢?正如本书后面所讨论的那样,甚至连每个地质工作者天天所见的极为熟悉的地层,也并非人人都能说出其所以然,以至于造成到目前为止人们在发表的论文和专著中也极难找到一个严格的定义。
简介:在20世纪成功创立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它们分别研究着宇宙中截然相反的二极世界,并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自然图景的认识。但是,正当人们站在自己的国土上赞美着公元2l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时,却突然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意使原来已经美奂美化的物理学的二大理论支柱陷入了困境:现代的天文学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天文望远镜,量子物理学家使用着功率最大的也是最精密的对微观世界的探测工具,他们都观察到以前从未见过的现象,这给他们带来了共同的苦恼,因为观察的结果与有的理论物理二大支柱的表达不相符或不甚相符。科学界把它称之为“物理学的十一大困扰”,正是这些发现和“困扰”使理论物理陷入了困境。
简介:思一,引言。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于人们对思维的要素、结构、运行机制不甚了解或认识不清,也没有搞清楚思维与心理和思想的关系,这就会给认识思维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带来难以跨越的障碍和麻烦。钱学森教授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立思维科学大部门的理论研究大目标,为我们进行思维科学研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一重大课题就历史性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笔者经过长期的思考与探索,发现思维活动是一个完整、系统、有机联系的意识活动与行为活动综合运行的动态过程,涉及的要素和概念众多,需要整体研究,系统分析,分割排列,理清关系,科学阐述,才能获得清醒的认识。在这里我用一幅思维运行结构图来展现思维系统活动全貌,并力求做一个完整的解释。
简介:我所在的是一栋老式公寓,公寓的下水道非常狭窄,杂物稍稍多一点就会堵塞。上一个星期,下水道的出口又堵了,结果一楼人家的厨房成了一片水乡泽国。两个小时后,单位派了人疏通管道,危机才得以解决。每次谈起这件事,大家都是一副不堪回首的神情。
简介:在西方学术界,智力与智慧这两个概念往往交织在一起使用。我们随便翻开一本词典就会看到,哲学这个术语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为“爱智慧”。在古希腊人那里,一直把知识和智慧理解为科学,理解为理智的一种完满,认为智慧就是理智的最高思辨能力。中国古代的智慧观则明显不同于西方知识型的智慧观。中国的智慧虽然也不乏知识求索的成分,例如“知”与“智”两个字可以通用互换,但在另一方面,人格的高尚和境界的追求,在中国哲人的眼中,显得更为重要。孔子将“智”与“义”联系起来,提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论语·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