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种对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密切相关,该领域也成为学者关注热点。本文对吸收能力概念发展、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作用、机制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述评,并指出后续研究方向。

  • 标签: 吸收能力 创新 知识
  • 简介:10月25日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学界专家、刘放桐教授40余位学生齐聚上海,祝贺刘放桐教授执教60周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和党委副书记刘承功出席了会议。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江怡代表学会致辞。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哲学学院党委书记袁新主持。

  • 标签: 哲学教学 回顾与前瞻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学术成就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简介:青少年网络使用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在分析网络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原因基础上,提出借鉴日本网络法治和家庭监管并重成功经验,以应对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青少年网络使用安全问题。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安全 法治 家庭监管
  • 简介:<正>进入本世纪,西方科学越来越摆脱机械论泥淖,大步地向以往分析科学不能涉足临界行为、突变行为、远离平衡态系统行为以及从混沌到有序自组织行为等复杂领域迈进,相继产生了以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为代表旨在探索复杂组织系统新兴科学。随之而来受到极大震动自然哲学界直觉地将关注重心轮回到与机械论对立古代中国有机论自然哲学。这种现实逼迫虽然无形中抬高了古代中国自然哲学价值,但却少有切中要害方法论省视,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要籍(譬如《周易》、《内经》、《淮南子》、《抱朴子》等)之间仍处于分立状态,并多少蒙着神秘面纱。

  • 标签: 自然哲学 营卫 协同学方法 原理 中医学 古代中国
  • 简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在法律上具体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土地承包经营权边际效用逐渐降低,需要合理制度供给和相应制度变迁。从制度供给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变迁主要经历了政策推动阶段、政策法律化开启阶段、政策法律化深入阶段和政策法律化完善阶段。通过对各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结构和实施绩效分析,可以发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自下而上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中,今后制度变迁发展路径应更注重法律合理化、类型化变迁和政府守法等方面的改良。

  • 标签: 制度变迁 产权结构 政策法律化 发展路径
  • 简介:7月19~21日在南京大学举行,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主题为“写本资源与石刻史料”。来自德国汉堡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明治大学、国立京都博物馆,以及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及学术机构3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版本研究”、“文献与历史研究”、“目录、写本、金石研究”以及“文献与思想研究”等专题展开研讨。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哲学 佛教研究 新资料 南京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 简介:从法哲学视域,通过对“为”与“为道”诠释和对《管子》“四篇”与《老子》比较发现:二者均以自然之道为规制人生和社会根本依据:二者所论之道有可知可得可效法之同和可言说与不可言说之异;由此形成二者法哲学思想致思取向“为”与“为道”不同。《管子》“四篇”规制人生和社会目标通过对礼法改革和完善,在现实世界中彰显和实现道,其致思取向“为”;《老子》规制人生和社会目标在于回归道,其致思取向“为道”。在一致崇尚自然之道同时,对人为礼法,《管子》“四篇”建设多于否定,《老子》否定多于建设。

  • 标签: 法哲学 为道 为学 《老子》 《管子》“四篇”
  • 简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古文尚书考》,在清初《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古文尚书考》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上卷中选录《疏证》内容十二条,惠栋借此展现了自己学术倾向、治学态度,明晰了伪《书》形成方式与传播脉络。在《古文尚书考》下卷中,惠栋援引《疏证》之材料与梅鷥《尚书考异》内容虽大量雷同,但不足以佐证阎若璩抄袭《考异》。惠栋以《疏证》为依托创作《古文尚书考》,补正了《疏证》疏漏之处,将《古文尚书》彻底拉下神坛,促成了汉学取代宋学趋势定型。

  • 标签: 《古文尚书考》 《尚书古文疏证》 惠栋 阎若璩
  • 简介:朱熹之历史地位得以树立,学术内涵得以彰显,黄斡最是关键人物。避免门人说法歧出,免干陷入门户之争,成为黄棘一生用心所在。北山一系学人在《四书章句集注》之间反复辨析,不论横向发展抑或是纵向深化,朱学由宋入元,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一脉相承,代表朱学正传,四书成为学术核心所在。《四书大全》征引其中部分内容,许谦材料最多,其次为方逢辰、金履祥、王柏、何梦贵、欧阳玄等人,共计154条。分析可知,《四书大全》特别留意经文结构分析、文句涵义,北山一系学人于讲论之中厘清文本内涵,体证与诠释并进,尝试在经典诠释当中揭示儒学工夫与境界,确立朱熹学术价值与方向,提供给了后人诸多思考成果,值得参考。

  • 标签: 《四书大全》 朱熹 黄斡 道统 北山
  • 简介:姜太公所出吕国地望何在?先秦时期莒国存灭轨迹如何?学术界一直争讼不已,甚至夹杂有对《史记》记载质疑。通过综合考察各类史料间内在联系,发现导致此类问题发生有共性原因,就是在《史记》等史乘指向时空关系中迷失了方向,把本来历时态存在信息理解成了共时态。如果对现有材料进行合理时间排序,仍可勾勒出较为完整历史图景。

  • 标签: 地望 存灭 考异
  • 简介:夫援史证《易》本为易家释《易》普遍之现象,然自赵宋三李一杨(李光、李杞、李中正、杨万里)开宗奠基后,历宋元明三朝而踵继者众,至有清一朝,更以超迈往古之姿,创猗欤盛哉之势,将史事易学推至极盛。由于此派易学著作甚多,易家援引史事形貌多样,不仅丰富史事易学之内容,亦充实义理易学之内涵,并建构出此派易学独特之体系,值得吾人深入研究。海内外曾从事相关研究者虽不乏其人,惟此派易学研究方法仍有讨论之空间,愿将个人研究之拙见,提供未来研究者之参考,冀收后出转精之效。其内容包括史事易学之定义、史事易家之典型、史事易学发展史略、援史证《易》研究之重点(如援史动机、援史类型、援史与卦爻比附之切当性、援史之史观、以说理为本以援史为末),以及史事易学研究之发展性等等,希望透过文献资料之搜集与分析,进而从易学与易学史之角度推论,俾有助于史事宗易学研究方法之建立,与史事易学研究深度广度之推扩。

  • 标签: 史事易 史事宗 易学 易学史 易经
  • 简介:10月19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由南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毕节学院联合主办。来自海峡两岸逻辑学界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两岸逻辑教学与学术发展现状、前沿问题表达了自己观点和建议。会上,台湾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台湾哲学会创会会长林正弘提出了逻辑研究“中文化”议题。他认为,在以字母为书写模式众多西方国家,形式逻辑符合人们思维方式,而在以中文为书写模式中国或许并非如此。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海峡两岸 逻辑教学 西南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 台湾大学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研究、阐发、弘扬和传承、“四个讲清楚”等系列讲话精神及对文物工作做出系列指示、批示;党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山东省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将“齐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工程区建设”纳入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独特作用 考古学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文物工作 文化强省建设
  • 简介: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自上世纪20年代前后诞生以来,已经有了一百年历史。虽经过胡适、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冯契、萧莲父、汤一介、李泽厚、陈来等数代专家学者耕耘,这一学科仍处在成长与发展之中。百年来,凡讨论中国哲学史,必先涉及关于哲学定义。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方法论 特质 专家学者 冯友兰 张岱年
  • 简介:4月13—14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开幕式上,“山东大学古希腊思想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刘杰、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副主任靳希平、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谢文郁先后在开幕式上发言。研讨会期间,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学者针对近年来国内出现具有代表性三部古希腊研究著作——《真假之辨:柏拉图(智者)研究》、《存在与实体: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Z卷研究(Z1—9)》、《道路与真理:解读(约翰福音)思想史密码》所体现研究方法进行了“读者一作者”相互回应式深入交流,并对这三部著作进行了深入讨论。

  • 标签: 山东大学 希腊思想 问题研讨 文本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方法论
  • 简介:8月4—8日在中国澳门举行,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山东大学中国诠释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香港港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围绕以下议题展开研讨:当代诠释前沿问题,诠释与哲学史,法律解释与法律实践,社会批判理论与正义和民主,古希腊哲学与先秦儒学互诠,隐喻、哲学与文学,等等。山东大学中国诠释研究中心暨哲学系主任傅永军教授应邀率代表团出席。

  • 标签: 诠释学研究 中国澳门 法律实践 学术研讨会 经典诠释 文化诠释
  • 简介:本文从考辨"西学"原型、追寻晚明士大夫与传教士"会通中西"之哲学深意上立说,运用概念辨析与历史重构相结合哲学史方法,分析论证了晚明新起学术思潮,及"预流"于其中"少数创造者"士大夫与传教士群体之学术旨趣及其"近代"意义.认为:晚明以利玛窦为代表欧洲传教士输入"西学"原型,是以"天"为核心亦宗教亦哲学、亦政治、亦科技复合体;以李贽、焦竑为代表"三教归一"论和以徐光启、王徵为代表"中西会通"论,这两股学术思潮共同导致了晚明王朝理论危机;利玛窦立足于"天"宗教立场,徐光启立足于"理学"之哲学立场,共同确立了"易佛补儒""中国式"传教总策略,利本想依此进入中国士大夫上层社会以传播福音,徐本想依此恢复"朱学正脉",以挽救王末流丧失儒家经学支柱之危机,结果却因意想不到宗教角色向学术角色转换,造成了千载难逢"中西会通"之历史机遇,出现了"会通中西"之大量科技成果.泾阳王徵哲学创作,它是以"理学"会通"天"神哲学范例,其价值不在科技著作之下.

  • 标签: “理学” “天学” 传教士 明朝 利玛窦 徐光启
  • 简介:11月15~16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20余名专家学者,就《周易》古经解读、《周易》研究典范转移、易学与当代中国哲学重建、《易传》与儒道关系、哲学视域中易学三才之道、清华简《筮法》学术史意义、乾嘉学派解释、人文易与民族魂、先秦心性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当前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状况给予了反思与批评,并对今后研究方向、方法作了积极探讨。

  • 标签: 当代中国哲学 哲学视域 易学 中国哲学研究 山东大学 论坛
  • 简介:2014年11月15日至17日,“视域与方法:易学与中国哲学前沿论坛”在山东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周易学会主办。

  • 标签: 中国哲学 易学 论坛 视域 综述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