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是由抗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目前研究发现抗NMDAR脑炎患者经免疫及肿瘤治疗后大多数预后良好,但仍有4.5%~36.4%的患者复发。明确复发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抗NMDAR脑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对预防复发提供帮助。
简介:目的:探究门诊甲型H1N1流感成年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门诊于2021年1月-2022年10月接诊的72例成年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情绪状态(SAS/SDS),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44%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成年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更加满意门诊护理服务,值得门诊护理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例3p缺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选取分别于2021年11月、2020年10月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遗传门诊就诊的2例3p缺失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1为胎儿。收集二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1母亲的羊水样本30 mL,患者2的外周血样5 mL,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检测。结果患者1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侧胸腔积液,患者2表现为智力低下、原发不孕。二者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Y,del(3)(p25)和46,XX,del(3)(p25)。SNP-array显示其均在3p26.3p25.3区存在杂合缺失,缺失片段分别为9 369 kb和9 404 kb,且均涉及CNTN4、CNTN6、OXTR、CHL1和SRGAP3等21个OMIM基因,患者2的缺失还涉及SETD5基因。患者1父母经遗传咨询后选择了终止妊娠。结论本研究确诊了2例3p缺失综合征患者,3p26.3p25.3杂合缺失可能为其临床表型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该综合征的临床表型谱。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膀胱癌组织中微小RNA-361-5p(miR-361-5p)、通用转录因子3(BTF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收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61-5p、BTF3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TF3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细胞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进行定量分析,将患者分为miR-361-5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BTF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miR-361-5p、BTF3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情况。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iR-361-5p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BTF3 m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膀胱癌组织中BT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2.16%(46/74),癌旁组织中BTF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7.57%(1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94,P<0.001);miR-361-5p、BTF3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miR-361-5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16个月,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χ2=7.516,P=0.006);BTF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0、23.5个月,BTF3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 χ2=5.217,P=0.022)。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iR-361-5p表达降低,BTF3表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肿瘤增殖分化、转移侵袭过程,并可作为反映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指标。
简介:摘要:轻稀土元素中的铈和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电子材料、光学玻璃等领域。P507盐酸体系是一种常用的有机磷酸酯萃取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萃取性能。在铈和镨的萃取分离研究中,P507盐酸体系被广泛应用。P507盐酸体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铈和镨在P507盐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差异较大,可以通过调节体系的pH值、温度和萃取剂浓度等条件,实现对铈和镨的选择性萃取。这为铈和镨的分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基于此,为了研究轻稀土元素中铈和镨的崔武,本研究利用萃取法从盐酸体系中分离了铈和镨元素,以P507作为萃取剂,煤油作为稀释剂,正辛醇作为添加剂,对轻稀土进行萃取实验研究,并考察了P507的浓度和皂化率对轻稀土金属分离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53基因codon 72密码子等位基因编码氨基酸多态性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心肌纤维化(MF)手术患者30人,术中取心肌组织经实时荧光PCR(Q-PCR)技术确定P53基因codon72密码子的表现型,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取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外周静脉血150例,Q-PCR检测基因多态性。术后经MRI检查是否发生心肌纤维化,统计学分析。结果 MF组SNP基因分型Arg/Arg 6人,占总数20.0%。Arg/Pro 11人,占总数36.7%。Pro/Pro 13人,占总数43.3%。取外周静脉血样本经Q-PCR检测为Arg/Arg 47人,占总数31.3%,Arg/Pro 74人,占总数49.3%,Pro/Pro29人,占总数19.3%。经MRI检查术后心肌纤维化确诊14人,对应基因型分别为Arg/Arg 3人,占总数21.4%、Arg/Pro 5人,占总数35.7%、Pro/Pro 6人,占总数42.9%。经统计学分析表明,表现型为Arg/Arg的野生基因型发生心肌纤维化概率明显低于Arg/Pro+ Pro/Pro的突变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发生风险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基因 codon 72 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表现型与机体组织发生病理性纤维化的相关性显著,表现型为Arg/Arg的纯合子更能有效抑制纤维束的形成,降低术后心肌纤维化发生的风险。
简介:摘要:为解决纳税服务堵点,更好地服务纳税人,L市S区税务局聚焦当前全区纳税服务中的问题,积极探索“2+N”E体化“四维智税”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关键词:“2+N”E体化;“四维智税”;服务体系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N亚基因组(SgN)的方法,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环境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库(GISAID)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SgN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退火温度、引物与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建立新型冠状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绘制标准曲线,评价该方法的灵敏性、重复性和特异性。采用建立的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21份环境和351份临床样本,并选取25份SgN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以评估该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SgN的引物和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良好特异性。初步建立的病毒Sg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5×102copies/ml,变异系数小于1%。372份样本的gRNA阳性率为97.04%(361/372),gRNA阳性样本中阳性环境样本和阳性临床样本的SgN阳性率分别为36.84%(7/19)和49.42%(169/342)。其中野生型毒株样本的SgN阳性率及拷贝数均比德尔塔(Delta)毒株低。在25份SgN阳性样本中,采样时间在5 d内的12份样本均分离到病毒;13份采样时间在12 d以上的样本未发生细胞病变。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gN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较好。
简介:摘要为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anti-NMDAR)脑炎预后不良和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单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抗NMDAR脑炎患者44例。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表明,预后不良组发病到免疫治疗间隔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t=2.045,P=0.047),预后不良组的病程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t=4.127,P=0.000 2),临床表现有运动障碍的患者预后不良显著增多(Fisher精确检验:P=0.014),预后不良组脑MRI异常者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Fisher精确检验:P=0.017),预后不良组脑电图慢波>50%者显著多于慢波<50%者(Fisher精确检验:P<0.001)。首次发病免疫治疗时间<3个月、病程长、颅内压高、脑脊液蛋白高的患者易复发。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有运动障碍、脑MRI异常、脑电图慢波大于50%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687、4.978和24.500,P值分别为0.018、0.016和0.000)。首次发病一线免疫治疗时间<3个月为复发的危险因素(OR值17.231,P=0.010)。综上,运动障碍、脑MRI异常和脑电图慢波大于50%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首次发病时免疫治疗时间短于3个月,可能是复发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旅客乘坐飞机出行的比例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未来居民消费和对出行的要求提高,租车和自驾的比例也将明显上升,进出机场的汽车交通量将不断增加,机场陆侧停车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机场的枢纽化发展,陆侧用地越来少,传统的露天停车场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停车需求。在有限的空间里,机场停车楼具有占地面积小、停车容量大的特点,能恰好解决陆侧用地和停车需求之间的矛盾,符合未来机场陆侧停车设施的发展趋势。当前停车楼建筑发展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楼内人车矛盾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停车楼运行效率和旅客安全感;另一方面,旅客对航空出行品质需求越来越高,停车楼空间品质还需提升。本文以白云P2停车楼为例探讨了如何设计车行系统能合理解决停车楼内存在问题,提升停车楼运行效率、旅客安全感、空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