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行为认知护理对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行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20例),依照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0例/组)。对照组采取人工肝治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行为认知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三项指标;凝血功能与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中的ALT、TBIL指标低于对照组,ALB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中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无对比研究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肝衰竭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采行为认知护理,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减轻负性情绪,临床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水平在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生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科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HBV-ACLF患者人工肝前的临床检测指标,对比血清AFP水平在人工肝后30、90、180 d生存组与死亡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AFP对人工肝术后30、90、180 d生存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以中位数将AFP分为高AFP组及低AFP组,分析APF与术后30、90、180 d生存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93例患者,30、90、180 d生存组的的AFP分别为(231.0±286.2)ng/ml、(237.69±297)ng/ml、(229.44±286.46)ng/ml,死亡组AFP分别为(76.4±104.7)ng/ml、(103.13±116.99)ng/ml、(136.34±2.9.29)ng/ml,死亡组AFP均显著低于对应生存组(P < 0.05);ROC曲线分析提示人工肝术后30、90、180 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39(0.611~0.867),0.675(0.550~0.801),0.653(0.524~0.781)。血清AFP中位数为110 ng/ml,生存分析发现高AFP组人工肝术后30 d(P = 0.01)、90 d(P = 0.04)及180 d(P = 0.03)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低AFP组患者。结论血清AFP可作为HBV-ACLF患者人工肝后生存情况的预测因子,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重症肝炎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在 2017 年 1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行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 90 例,将 9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 45 例与对照组 4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葡萄糖、总胆固醇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重症肝炎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促进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前瞻性等方法进行对照分析,分析采用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6家医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共计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人工肝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其肝病进展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其生存期。结果采用了人工肝治疗的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的中位数为6.2±0.7天,而采用了传统内科治疗的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中位值为4.0±0.1天,两组患者的生存期中位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行2次及以上人工肝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生存期中位值可以达到40.1±3.8天,较之于传统内科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中位值27.1±4.0天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期较之于传统内科治疗方法更长,且生存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多次采用人工肝治疗的方法也能够同样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采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的方法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肝联合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对46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联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讨论。结果人工肝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所下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体征。结论在人工肝联合治疗重症肝炎的过程中,给予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安全防治各种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前瞻性等方法进行对照分析,分析采用人工肝治疗对重型肝病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等 6家医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共计 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人工肝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其肝病进展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其生存期。结果:采用了人工肝治疗的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的中位数为 6.2±0.7天,而采用了传统内科治疗的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中位值为 4.0±0.1天,两组患者的生存期中位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进行 2次及以上人工肝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生存期中位值可以达到 40.1±3.8天,较之于传统内科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生存期中位值 27.1±4.0天存在显著的差异,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期较之于传统内科治疗方法更长,且生存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多次采用人工肝治疗的方法也能够同样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因此采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的方法可以在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生理盐水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109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260例次,观察血浆置换前10min始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血浆200ml组,与对照组(不补液)在血浆置换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情况。结果260例次血浆置换治疗有12例次(4.62%),其中对照组9例次(100k)、生理盐水200ml组2例次(2.27%)、血浆200ml组1例次(1.22%)发生了低血压,均出现于血浆置换开始5~30min内。与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200ml组(X^2=4.582,P〈O.05)、血浆200ml组(X^2=4.544,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前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血浆200ml,能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简介:目的在高原环境条件下构建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通过在线运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应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已适应本地环境的健康长白仔猪2头,雌雄不限,体质量分别为29.5kg和31.0kg。建立经颈外静脉至下腔静脉/颈外静脉插管组合血路,以驱动泵、血流管路、辅助加热器及含有培养肝细胞的生物反应器构建生物型人工肝装置,于体外血液循环中持续转流8h,观察实验前后动物的一般状态、心率、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改变,有无出血倾向发生,血流管路凝血情况及培养肝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分离所得肝细胞量为2.72×109,肝细胞纯度为93%,肝细胞活率为96%。体外血液循环实验后,动物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心率无显著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均正常,未见出血倾向;血流管路凝血不明显;反应器内培养肝细胞活率,实验前后分别为(87.33±2.08)%和(84.67±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构建的高原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较为稳定、可靠,动物耐受性好。
简介:目的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M880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对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再经过生物型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除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氨(NH3)明显减少(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第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提高(P<0.01);与血浆置换后比较,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P<0.05),而NH3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比单纯血浆置换疗效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人文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78例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人文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及护理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人文护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股静脉穿刺留置针眼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90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首先均行人工肝治疗,治疗后接受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股静脉穿刺出血时的针对性护理,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时的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渗血率为2.86%,血肿率为3.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3%、2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结论对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后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留置导管针眼的渗血率及血肿率,护理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重症肝炎病人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以探究其护理效果。方法:本次10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2月~2021年,本院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重症肝炎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常规护理)与B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症情况并对病人焦虑情况进行评分。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后,B组病人的临床效果优势显著;另外B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也比A组病人偏低,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重症肝炎病人治疗中,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临床症状且效果明显,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