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钠注射剂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所收治的 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80 例随机进行了分组,其中对照组 40 例,治疗组 40 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口服 75 mg 氯吡格雷片以及 20 mg 奥美拉唑,治疗组口服 75 mg 氯吡格雷片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钠 40 mg 溶入到 0.9% 的氯化钠注射液 100 mg 的治疗,治疗时间均为 1 周,对治疗前、后 3 天、 5 天、 7 天的血清 PGE 2 水平进行检测;对疗效、不良反应、不良心血管情况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经过了 3 天、 5 天、 7 天的治疗后, PGE 2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05 )。疗效比较中,治疗组总有效率( 92.50% )高于对照组( 82.50% ),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治疗组( 5.00% )明显要低于对照组( 10.00% )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 。 结论: 泮托拉唑钠注射剂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在将 PGE 2 水平提高的同时,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背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剧烈,可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大剂量抗炎止痛药内服常诱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且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为减少内服药不良反应,临床可在受累关节局部涂抹外用药,但起效慢,控制疼痛疗效欠佳,研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研究提出假说,并围绕假说设计试验方案,以初步评价纳米梅花针导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以2︰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1组33例和对照2组17例。干预组采用纳米梅花针导入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照1组采用安慰纳米梅花针配合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对照2组采用纳米梅花针针刺。每日1次,至疼痛消失为止,疗程最长7 d。采用VAS量表评价疼痛程度,从关节皮肤颜色、局部压痛、关节活动程度3个方面进行症状、体征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应急药物使用时间、剂量,记录不良事件用于安全性评价。讨论此试验设计可为"纳米梅花针透皮给药技术配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炎"提供初步循证医学证据,为后续扩大样本量验证该技术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试验提供样本量测算依据与试验设计方法参考。注册信息本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注册号ChiCTR-IOR-17012154。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骨组织引导再生(GBR)术对骨缺损骨再生的成骨能力。方法选取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单颗上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合并唇侧骨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GBR术,对照组34例,自然愈合。使用锥形束CT于种植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至种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2±0.08)mm、(0.11±0.06)mm、(0.10±0.08)mm、(0.08±0.06)mm,对照组分别为(0.51±0.15)mm、(0.40±0.10)mm、(0.39±0.07)mm、(0.25±0.0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18、4.647、4.007、3.507,均P<0.05)。两组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为(2.87±0.49)mm,对照组为(1.51±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P<0.05)。结论GBR术能够保证成骨性细胞的优先迁移生长空间,以良好的成骨能力提供足够骨量完成骨缺损的结构性重建。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口1,2-二氯丙烷(1,2-DCP)所致BALB/cA-nu小鼠急性肝损伤特点,为进一步亚慢性、慢性毒性及致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2018年10月,将清洁级健康BALB/cA-nu小鼠随机分成5个染毒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一次性灌胃1,2-DCP 860、1 150、1 500、1 950、2 535 mg/kg,同时设立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玉米油)。染毒后24 h内及时对小鼠眼球采血并取肝胆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LI)、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1,2-DCP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肝细胞内微泡逐渐增多,炎细胞浸润增多,胆囊未见病理改变。与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小鼠血清ALT含量增高,860、1 150、1 950、2 350 mg/kg染毒组血清IL-6、TNF-β含量增高,1 950、2 535 mg/kg染毒组血清TNF-α和TBLI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小鼠血清中ALT、TBLI、TNF-β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雄性小鼠血清中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1,2-DCP可能引起BALB/cA-nu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升高,且雄性小鼠活化的炎性因子种类多于雌性小鼠。
简介: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也随之日渐升高。以燃煤工业为主的发电方式不但会耗费大量的能源,并因其所形成的 SO2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了对 SO2的排放量实现有效地控制,以此来做到环保,因此,逐渐显现出火电厂以燃煤为主脱硫的作用,而检修脱硫设备作为确保火电厂保护环境的基础。为此,本文就火电厂脱硫工艺的现状,深入分析火电厂烟气脱硫设备的检修内容与检修过程,旨在为该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提升火电厂的环保收益夯实基础。
简介: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大程度优化调整,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较为快速发展,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煤作为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能源燃料被广泛运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在带来较大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 SO2等硫化物,这些物质与空气水蒸气混合形成酸雨,严重危害着植物自身生长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发展工业产业的同时,加强对燃煤烟尘 SO2含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对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对自备电厂蒸汽锅炉生产中 SO2污染控制措施,以及烟气脱硫具体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蒸汽锅炉生产污染控制提供有效参考。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促使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由燃煤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控制污染加剧 ,国家环保部门对燃煤电厂污染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大型火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设备,并规定火力发电锅炉必须装设符合《 HJ/ T75-2007》要求的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 CEMS系统,将实时、准确、可靠的数据传送至电力调度中心及环保部门,作为污染排放监控用。
简介:摘要 : 能量回收机组为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关键设备,也是炼油厂节能效果最明显的大型机组。机组的运行不但影响到装置的加工能力和长周期运行问题,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装置的 平稳、高效运行和能耗水平。 机组振动过大使得整个催化裂化装置面临停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