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9例眼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时机分为a组、b组、c组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视力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时机进行手术,视力情况明显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细胞增生阶段进行手术为最佳,可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的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PPV)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的83例(95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加眼内光凝术,并根据具体情况加行巩膜外环扎、巩膜外硅胶垫压、C3F8填充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视力改善56只眼,其中Ⅳ期11只眼(84.62%),Ⅴ期24只眼(64.86%),Ⅵ期21只眼(46.67%)。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术后视力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8,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继发性高眼压、玻璃体腔再出血、并发性白内障。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尽早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愈后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分析玻璃体切割术在临床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30例PDR患者的眼压、CMT、BCVA指标、并发症发生及术后6个月时的复发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术后1个月时,PDR患者眼压、CMT、BCVA指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明显(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占比3.33%,2个患者伴眼压升高,占比6.67%,1例患者会玻璃体混浊,占比3.3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4/30)。6个月后,2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6.67%(2/30)。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可以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视网膜功能的目的,且并发症与复发率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行23G玻璃体切除术的60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行传统20G玻璃体切除术者50例与之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视力超过>0.1率为96.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2.0%;且该组的术后1d眼压值较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病者经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该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注射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疗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8月到2024年8月期间,选取100例黄斑出血患者参与研究,设计对照实验。观察组(50例)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治疗,对照组(50例)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更低(P<0.05)。结论:在治疗黄斑出血方面,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注射t-PA疗效良好,可以提高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物术后不同卧位床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行玻璃体切除配合眼内填充物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和丙三组,每组各34例。甲组患者采用的是普通病床上的传统俯卧位护理,乙组采用的是坐位面朝下护理,丙组采用交替俯卧位面向下体位护理,分别记录三组患者的术后俯卧时间、舒适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乙组患者的术后俯卧时间、舒适度和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交替俯卧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不适,同时还能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发生,减少患者的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DR患者3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PV组与PRP组,每组153例。PRP组采用PRP治疗,PPV组采用PPV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视力恢复率、光敏度、最小分辨角对数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PV组视力恢复率(97.39%,149/153)高于PRP组(83.01%,127/153),P<0.05;PPV组周边30度、60度光敏度高于PRP组(P<0.05);术后1、3、6个月,PPV组LogMAR BCVA水平高于PRP组(P<0.05);术后3、6个月,PPV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级优于PRP组(P<0.05);PPV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RP组(P<0.05)。结论DR患者采用PPV联合PRP治疗,可改善视力水平和光敏度,减少微血管动脉瘤数量,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级,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的基本应用成效,对所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此次研究重点选取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调查研究的主体,依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加以分组,划分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共有17例,主要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研究组共有18例,重点实施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对所选调查主体进行跟踪分析,随访两年,分析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基本治疗效果。结果:在两年的随访中,研究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的17例患者,差异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8例患者中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出血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相较于手术前有所提升,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对照组17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对比于手术前明显降低,前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侯,应考虑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DR者134例(134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67例(67眼),A组术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B组玻切术毕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术后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F=653.53,P<0.001),术后1个月及2个月,A组视力(BCVA,LogMAR)为0.79±0.29及0.69±0.23,优于B组的0.92±0.31及0.80±0.33 (t=0.69、6.03,P=0.011、0.033),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57,P=0.284)。术后1个月及2个月A组CMT为(290.91±78.52)μm及(263.25±58.87)μm,均低于B组的(321.74±83.92)μm及(288.88±80.97)μm (t=4.33、9.72,P=0.030、0.038)。术后3个月两组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03,P=0.649)。术后3个月内,A组未观察到玻璃体积血,B组观察到3例玻璃体积血。结论玻璃体切除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可以较快提高视力,降低CMT,并无再次出血等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PPV治疗的RRD患者110例110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及手术方式后志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空气填充组90例90只眼,硅油填充组20例2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0.082)、性别构成比(χ2=1.538)、眼别(χ2=0.839)、平均病程(Z=-0.276 )、眼压(t=3.669 )、眼轴长度(t=0.765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Z=-2.101)、高度近视(χ2=0.013 )、晶状体状态(χ2=1.275)、logMAR BCVA (t=-0.681)、视网膜脱离范围(t=-0.970 )、裂孔位置(χ2=0.108)和数量(t=0.158)、是否累及黄斑(χ2=1.79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玻璃体空气、硅油填充分别为90、20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眼首次视网膜复位率、BCVA增加倍率和恢复速率、眼压、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椭圆体带和交叉结合带的变化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首次手术后,空气组、硅油组视网膜复位分别为87 (96.6%)、19 (95.0%)只眼。两组患眼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05 )。空气组、硅油组下方裂孔7、2只眼,均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手术后6个月,空气组、硅油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23±0.23、0.37±0.23;均较手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0,P<0.001);空气组患眼BCVA优于硅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空气组、硅油组患眼BCVA增加倍率分别为0.69±0.28、0.48±0.30 logMAR单位,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5 ,P<0.05);CFT分别为(226.87±42.30)、(234.83±36.10)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8 ,P=0.657);出现黄斑前膜分别为3 (3.3%)、3 (15.0%)只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9,P=0.038 )。空气组、硅油组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分别为15、4只眼,视网膜下残余积液分别为1、2只眼,视物变形各3只眼。结论空气填充联合PPV能够有效治疗RRD,不仅适用于上方裂孔,也适用于下方裂孔;手术后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少;视网膜脱离尤其是黄斑脱离的时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对晶体完整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早期影响。方法122例(131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无眼内充填46例(47眼),C3F8充填36例(38眼),硅油充填40例(46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3天、5天和15天测量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与术前相比,无眼内充填者眼压无明显改变,术后1天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C3F8充填术后1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天下降;硅油充填术后1、3天眼压升高,角膜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术后1、3、5天下降;眼压升高与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显著相关。结论对于晶体完整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角膜内皮形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主要由眼压及手术操作所致,在将眼压控制后,短期内即可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难治性黄斑裂孔通常包括直径超过400 μm的黄斑裂孔、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劈裂或病程大于6个月、经历多次手术,抑或是合并广泛视网膜脱离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黄斑裂孔。相较于普通裂孔,难治性黄斑裂孔经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后愈合率低,视功能恢复不理想,困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医生。通过回顾近年来新涌现的针对各类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技术,我们总结了三大关键策略。(1)各类内界膜的剥除技术和黄斑裂孔区域的视网膜松解技术;(2)各类眼内组织或生物组织的填塞或覆盖,促进黄斑裂孔区神经上皮层的修复;(3)适当的眼内填充,降低裂孔边缘张力,促进填塞物与黄斑区域的贴附。总之,难治性黄斑裂孔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策略应体现对各解剖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化设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治疗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心理护理临床体会。方法抽取我院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严格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50例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其中视力提高42例,占84.0%,视力不变5例,占10.0%,视力下降3例,占6.0%,术后高眼压17例,占34.0%,经过合适对症治疗,恢复正常。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满意情况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其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7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心理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并且对患者具有较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