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无创通气模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RDS)初始治疗中的有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RDS早产儿111例,按照呼吸支持方式,分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组(35例)、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组(30例)、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组(46例)。比较3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4~6 h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P/F比值(PaO2/FiO2),无创通气失败率、无创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3组患儿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4~6 h的pH值、PaO2、P/F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PAP组、NIPPV组患儿无创通气4~6 h的PaO2、P/F比值均要高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PAP组PaCO2低于NCPAP组(P<0.05);BiPAP组、NIPPV组间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PAP组比较,BiPAP组、NIPPV组患儿的无创通气失败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BiPAP组、NIPPV组间的无创通气失败率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儿总无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成功者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和总用氧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漏综合、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RDS初始治疗中,采用NIPPV或BiPAP通气模式在提高氧合、降低5 d内气管插管率方面优于NCPAP通气模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无创呼吸机防治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20.1-2020.12月间收治的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14)与观察组(n=14),其中对照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安全。结果 观察组主要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出现临床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应用无创呼吸机,不但可以缩短相应的临床治疗时间,更能改善患儿群体的血气指标,且治疗安全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无创呼吸机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早产儿41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34±9.58)h、(75.31±7.65)h、(12.15±1.78)d,发生肺损伤1例,脑出血1例,肺出血1例。结论: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可改善血气分析,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血气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0%,观察组治疗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指标,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对于临床治疗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气道护理在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入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使用抽签法的形式分成实验组(综合气道护理:41例)与对照组(常规护理:41例),分析护理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护理之前组间数据对比没有差异性,P>0.05。护理之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气道护理法能够改善呼吸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气道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气道护理在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入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的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使用抽签法的形式分成实验组(综合气道护理:41例)与对照组(常规护理:41例),分析护理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护理之前组间数据对比没有差异性,P>0.05。护理之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气道护理法能够改善呼吸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PRVC)联合PS治疗法在呼吸窘迫综合早产儿中的实施效果及对呼吸指标与安全的影响。方法:选86例呼吸窘迫综合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PS治疗法,观察组(44例)联合使用PRVC通气模式,比较疗效、呼吸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h后,观察组PIP、OI、RI水平低于对照组,Cr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窘迫综合早产儿PRVC通气模式联合PS治疗法,疗效显著,改善患儿呼吸力学,并发症较少。

  • 标签: PRVC通气模式 PS治疗法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肺疾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复杂的因素,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睡眠障碍的发生可导致患者出现日间行为能力下降、疲劳嗜睡、焦虑抑郁情绪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睡眠质量下降与疾病严重程度更高、加重更频繁、更多地使用紧急医疗和更高的病死率有关。本文总结目前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危害、干预措施等,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对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问题的重视,并为合并睡眠障碍的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行进一步规范化的睡眠管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ECMO治疗,根据患者肺部病情好转情况进行撤机,根据撤机后患者生存状况评估ECMO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成功组、治疗失败组。询问患者家属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分析ARDS患者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0例ARDS患者,经ECMO治疗成功44例,占55.00%,纳入治疗成功组;治疗失败36例,占45.00%,纳入治疗失败组。治疗失败组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例数多于治疗成功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均高于治疗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CRRT治疗、血清MCP-1、sCD14、SP-D过表达是ARDS患者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行CRRT治疗、血清MCP-1、sCD14、SP-D过表达是ARDS患者ECMO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 治疗失败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该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氧饱和度(SaO2)、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氧合指数〔p(O2)/FiO2〕、肺损伤评分(Murray)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评分(Marshll)。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IgA、IgM、IgG水平、SaO2、PEEP、p(O2) /FiO2水平、Marshll与Murr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PEEP、Marshll与Murray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IgA、IgM、IgG水平、SaO2、p(O2) /FiO2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器官功能与肺损伤情况,效果显著。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功能 肺损伤评分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我院实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ICU临床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88例开展ICU临床治疗,按病因原因随机分为对比组44例,对比组为肺内源组,研究组44例为肺外源组,两组均开展ICU临床救治治疗。评估临床指标、死亡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救治指标用时均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病因不同,在相关的病情变现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均应加强治疗,内源肺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治疗时间更长,应根据病因给予针对的治疗。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临床治疗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实施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并分为实验组(50例,应用肺保护呼吸通气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对比患儿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水平、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48/50)比对照组(82%,41/50)高,P<0.05;经治疗,实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21±1.16)kPa、血氧分压(15.68±3.29)kPa、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水平(26.47±5.02)%,与对照组相比,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4/50)低于对照组(24%,12/50),P<0.05。结论 将肺保护呼吸通气治疗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中,治疗更安全且疗效可观,并发症少,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呼吸机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 价值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吉兰-巴雷综合合(吉兰-巴雷综合(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又称格林-巴利综合,是神经内科最为常见的和严重的引起急性迟缓瘫痪的周围神经病,主要累及脊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脑神经)[1]使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俯卧位通气,人工气道管理,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经24小时无缝隙护理该患者被成功救治。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道压指导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对行机械通气治疗创伤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5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创伤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患者,按照PEEP设置方法分为食道压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0±13)岁]和PEEP-吸入气氧浓度(FiO2)表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38±10)岁]。2组患者按肺保护通气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分别根据食道压、PEEP-FiO2表选定治疗0(即刻)、24、48、72 h的最佳PEEP,按照所得最佳PEEP调整机械通气参数。记录2组患者治疗24、48、72 h的呼气末跨肺压、肺顺应、氧合指数、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变化。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食道压组患者治疗0、24、48、72 h最佳PEEP分别为(12.4±3.9)、(11.2±3.5)、(13.4±2.6)、(13.2±3.6)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PEEP-FiO2表组的(8.2±2.5)、(7.4±2.2)、(8.3±2.3)、(8.5±2.5)cmH2O,t=4.702、4.743、7.849、5.623,P<0.01。食道压组患者治疗24、48、72 h呼气末跨肺压、肺顺应明显高于PEEP-FiO2表组(t=17.852、20.586、19.532,4.752、5.256、7.446,P<0.01),治疗48、72 h氧合指数明显高于PEEP-FiO2表组(t=2.342、4.178,P<0.05或P<0.01)。食道压组患者治疗24、48、72 h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PEEP-FiO2表组(t=12.632、5.247、8.994,P<0.01),2组患者治疗24、48、72 h平均动脉压相近(P>0.05)。食道压组患者治疗24、48、72 h颅内压高于PEEP-FiO2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患者,可利用食道压法指导选定最佳PEEP,并根据最佳PEEP调整机械通气参数,能更有效改善肺顺应、加速肺功能恢复,同时不影响平均动脉压及颅内压。

  • 标签: 颅脑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食道压 呼气末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与否。方法:该研究自2018-6月始,至2019-5终,于此间择89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区分组别:对照组,44例,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分组方式:单双序号法。将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死亡率用作比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短,死亡率

  • 标签: 慢阻肺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 住院时间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呼吸机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本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79例新生儿患儿,通过电脑程序产生随机数字,根据数字除以2的结果进行分组,整除2纳入观察组共39例,不整除2纳入对照组共40例,两组患儿除护理方式外,其他治疗均无差异,分析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干预之后,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呼吸机治疗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之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呼吸机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安抚新生儿家属的情绪,还能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护理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应用综合护理,更好地完成呼吸机相关治疗,保障新生儿健康。方法:实验选取呼吸窘迫综合新生儿作为调研的主体,时间段选取了2020年1月~2021年1月,结合随机分组,记录180名新生儿的治疗护理情况。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成效。结果:从护理上看,观察组新生儿在护理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2%(2/90),对照组则为8.9%(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治疗时间的统计上,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4.2±4.3)d和(60.8±11.9)h,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9.5±4.1)d和(84.3±15.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案有利于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防止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可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在院内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呼吸机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该研究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行内科治疗。 方法:123例患者选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期间,随机分成内科治疗组(61例,施行内科治疗)和常规治疗组(62例,采取常规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的效果,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不良症状消失时间长于内科治疗组。 2组对比数据输入统计学分析软件后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内科治疗 不良症状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 目的:该研究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行内科治疗。 方法:123例患者选自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期间,随机分成内科治疗组(61例,施行内科治疗)和常规治疗组(62例,采取常规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的效果,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症状消失时间。 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不良症状消失时间长于内科治疗组。 2组对比数据输入统计学分析软件后结果有意义(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内科治疗 不良症状 治疗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