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完全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6年7月期间21例不完全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首诊误诊率76.2%(16/21),主要原因与临床体征缺乏外,还因实验室检查未能综合分析而误诊。确诊时间(18.1±4.1d),冠状动脉的损害率28.6%(6/21)。结论临床工作遇到持续发热5d以上的病例,要提高对不完全的警惕性,积极寻找相关的指标,并结合相关检查尽早确诊,减少对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性。

  • 标签: 川崎病 误诊 防范 冠状动脉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因而入院治疗的56例小儿病患展开研究分析,根据所实施的护理措施分为常规护理组与舒适护理组,各组分别有28例患儿,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患儿的临床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同时护理满意度比常规护理组高,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小儿护理中可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小儿川崎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先入院的40例患儿归为对照组,另外40例患儿归为护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接受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发现,护理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 。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小儿病患儿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可取得一定临床护理效果,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明显增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川崎病 常规护理 舒适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症(又称为疾病KD)是一种突发性的自限性血管炎症,它主要针对小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童。症有可能引起重大的冠状血管问题,因此,及时发现并且给予适当的照护对避免这些并发症极为关键。本篇文章的宗旨是针对儿童症的照护策略和预防手段进行深入分析目的在于增强对此病症的了解与控制。

  • 标签: 小儿川崎病,川崎病的护理,防范措施
  • 简介:桥(KurosakigawaBridge)位于纵贯日本能登半岛的富士湾侧的能越自动车道七尾至冰见道路上,横跨黑,是一座3跨连续PC刚构桥,桥长168m,跨径分布为44.5m+76.0m+44.5m。主梁为箱形梁,梁高2.2~4.5m,顶板宽11.14m,底板宽6.0m,腹板厚300~600mm。顶板布设悬臂施工用体内力筋(12S12.7),成桥后底板布设的体内力筋(12S12.7)及箱梁内布设的体外力筋(19S15.2)共同承担桥面荷载与活载。

  • 标签: 日本 BRIDGE 体外力筋 悬臂施工 刚构桥 箱形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Z值方法与传统方法对冠状动脉瘤(CAA)诊断的差异性,并探讨CAA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确诊的2 419例病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分别采用Z值方法和传统方法诊断CAA,分析2种诊断方法诊断效能的差异性;分别对患儿性别、临床分型(完全性、不完全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敏感性(IVIG敏感型、IVIG无应答型)、病程(≤6周、>6~8周、>8周至6个月)等进行分组,分析病患儿CAA的临床分布特点。采用χ²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pa检验用于一致性评价。结果2 419例病患儿中男1 558例、女861例。发病年龄1.8(1.0,3.2)岁。Z值方法诊断CAA发生率高于传统方法[21.9%(529/2 149)比13.9%(336/2 149),χ²=1 074.94,P<0.001]。Z值方法诊断男性患儿、不完全性病患儿、IVIG无应答型病患儿CAA发生率均高于传统方法[25.2%(392/1 558)比16.0%(249/1 558)、32.7%(166/507)比19.5%(99/507)、30.5%(95/312)比24.0%(75/312),χ²=694.05、216.19、184.37,均P<0.001]。Z值方法与传统方法诊断CA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642,P<0.001)。在Z值方法下CAA的发生率,男性(25.2%,392/1 558)高于女性(15.9%,137/861)、不完全性(32.7%,166/507)高于完全性(19.0%,363/1 912)、IVIG无应答型(30.4%,95/312)高于IVIG敏感型(20.6%,434/2 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7.76、44.38、15.43,均P<0.001)。病程≤6周组冠状动脉Z值均大于病程>6~8周组和病程>8周至6个月组[1.3(0.7,2.3)比0.7(0.3,1.4)、0.7(0.3,1.3),Z=20.65、13.70,均P<0.001]。结论Z值方法诊断CAA的诊断发生率高于传统方法,CAA多发于病程6周内,男性、不完全性及IVIG无应答型CAA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瘤 Z值 超声心动图 儿童
  • 简介: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又称(diseaes,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发病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临床多表现为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弥漫充血、发热、掌跖红斑等[1,2]。冠状动脉受累是KD最严重的并发症.

  • 标签: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 冠状动脉疾病 CT 二维超声心动图
  • 简介:23例患儿只具备KD诊断标准6项中的2~3项,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有助于不完全性KD的早期诊断,  本组23例中有21例发病早期WBC升高[(12.3~25.7)×109/L

  • 标签: 不完全性川崎 临床分析 例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低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病患儿10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分为正常白蛋白组(ALB ≥ 35 g/L)(54例)和低白蛋白血症组(ALB < 35 g/L)(51例),比较两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冠状动脉B超检查等。结果各年龄段低蛋白血症发生率相似。两组冠状动脉扩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 < 0.05);两组手足硬肿、尿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0、0.39,均P > 0.05);低ALB组的 WBC(15.2×109/L)、ESR[(82.1±26.1)mm/h]、CRP(94.7 mg/L]均高于正常ALB组[11.5×109/L、(54.5±26.2)mm/h、43.65 mg/L](Z=-2.94、t=5.40、Z=-6.01,均P < 0.01),两组ALT、AST、TBA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合并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与年龄无相关性,与炎性反应有关;低蛋白血症是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具有显著科学性。

  • 标签: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低蛋白血症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要点,提高治疗中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013年合并血栓形成患儿的护理。结果经早期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结合细致的临床护理,5例患儿治愈,无明显后遗症,1例患儿发生猝死。结论合血栓形成的患儿有猝死风险,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严谨、细致的护理对这些患儿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川崎病 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其主要临床症状为:①持续发热5d以上;②四肢末梢变化: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炎 川崎病 血小板增多
  • 简介:摘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主要影响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主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病变。约15%~25%未经治疗的病患儿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病呈逐年增高趋势,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儿童及成年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已成为儿童心血管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技术的进展,敏感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该文将对敏感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不完全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征,探讨此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分析36例不完全性的临床特征,与34例典型进行比较,总结不典型的诊治方法。结果对两组病例临床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两者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不完全性与典型具有相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有助于诊断此症。

  • 标签: 川崎病 不完全性 临床特征 诊断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并进行治疗的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0人,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在护理完成后,观察组的患儿在很多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并且效果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