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8例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住院的108例KD患儿资料,其中KD合并MP感染者48例(感染组),KD未合并MP感染者60例(非感染组),对其性别、年龄、发热体温、发热时间、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口腔粘膜充血、躯干皮疹、四肢红斑、四肢水肿、肛周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特征以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淋巴细胞(lymphocyte,L)、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s/lymphocyte,N/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erum amyloid protein,SAA)、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等实验室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儿之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体温、发热时间、球结膜充血、口唇干裂、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躯干皮疹、四肢红斑、四肢水肿、肛周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儿血常规中WBC、N、L、N/L、Hb、PLT水平以及CRP、SAA、PCT、ESR、CK、LDH、HBDH、AST、ALT、ALB、T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儿CKMB为(42.92±5.71) U/L、IgA为(1.02±0.84) g/L、IgG为(7.87±3.05) g/L、IgM为(1.34±0.63) g/L,未感染组分别为(30.84±7.23) U/L、(0.82±0.80) g/L、(6.87±3.79) g/L、(1.02±0.55) g/L,两组患儿的CKMB、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表现为感染组较非感染组高。是否合并MP感染与IgA、IgG、IgM水平有关联(均P<0.05),而且IgM的相关性最高(β=0.23,P=0.005)。结论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容易引起心肌酶升高以及免疫功能紊乱,临床治疗中需要监测患儿心功能及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合并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患儿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诊断的418例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川崎病组(KD组,152例)、川崎病合并非支原体感染肺炎组(KD-P组,60例)及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KD-MP组,206例)。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三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KD-MP的占比达到总KD病例的49.28%(206/418)。KD-MP的发病年龄中位数12个月。三组男性患儿比例均偏高。KD-MP发病率春夏季的数据稍高,但统计学比较未见显著差异。KD-MP组和其他两组在血细胞检测指标上无显著差异,KD-MP组血清总胆固醇、LDL均显著高于KD组和KD-P组(P ˂ 0.05),三组有统计学差异;CRP在三组都有明显升高,前白蛋白均有明显地下降,而且二者在KD-MP与KD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KD-MP患者的左侧冠状动脉扩张占比(70.99%)及扩张的幅度(0.28 ± 0.056cm)都高于KD及KD -P组,三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
简介:目的:探究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66例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对象接受临床治疗的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33例患儿,临床采用个性化护理;常规组33例患儿,临床采用基础护理,对比护理组与常规组患儿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组治疗效果更理想,护理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组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更甚,值得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114例,根据治疗中是否应用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儿54例,对照组患儿60例。统计两组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用药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14例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应在治疗川崎病的同时加用抗菌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避免疾病对患儿身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合并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并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合并川崎病的患者21例,对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在就诊时均存在发热现象、胸片或胸部CT提示肺炎改变、MPIgM1160以上,20例患者球结合膜充血,12例皮疹,21例患者口腔黏膜改变伴随指趾脱皮及手足硬性水肿,18例患者存在颈部淋巴结肿大,8例肛周膜状脱皮、卡疤潮红;14例血CRP、白细胞水平增高,3例存在冠状动脉病变。采用阿奇霉素对所有患者进行序贯治疗,并于早期进行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人血丙种球蛋白及潘生丁治疗,21例患者均顺利治愈。结论支原体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可合并川崎病,对该类患者应尽早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可及早改善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工作,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份至2010年2月份收治的14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样本检验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有着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性检查很难确定病原体,易于导致漏诊或误诊。我院针对所有患者,进行抽血,应用ELISA方法检验其血液抗体。上述检查的结果显示,天气因素、患者的年龄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气候越湿冷,小儿患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越高,年龄越小,患病概率亦随之加大;结论临床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应该积极进行相关检查,及时确诊并对症治疗,方可保证良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从实验方面对支原体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作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选昆明系小鼠制作相应模型,用支原体颗粒与利君沙对照.药效学研究:1.观察支原体颗粒对感染后大鼠肺炎支原体的清除作用.2.观察支原体颗粒对皮下注射内毒素粗制液后小鼠肛温变化的影响,研究支原体颗粒的解热作用.3.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支原体颗粒的抗炎作用.4.采用氨气刺激法研究支原体颗粒对小鼠的止咳作用.5.腹腔注射酚红溶液,研究支原体颗粒的化痰作用.药理学研究:1.观察感染后大鼠T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和肺部病理的变化.2.观察感染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支原体颗粒有显著的抗肺炎支原体、解热、抗炎、止咳、化痰作用,并有显著的抗氧化、活血化瘀、改善肺部病理表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论:支原体颗粒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半年内(即2023年1月-2023.6月)医治的80例小儿患者(均被诊断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且视为观察组),在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内前来我院开展健康体检者(80例,视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研究分析其临床检验结果与应用价值。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检测结果指标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均处于较高水平之中(P<0.05)。结论:将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使用于临床疾病检测过程中,有利于明显增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疾病的临床阳性检出概率,存在积极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给予较高有效性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可广泛将其普及于临床诊断与检测环节之中。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县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38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做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并对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年龄、不同季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阳性96例,检出率21.92%。按临床表现分组高热咳嗽21例(28.3%),只有咳嗽23例(23.96%),咳嗽气喘19例(20%),其它12例(12.50%);按年龄分1~3岁组感染率22.32%,3~6岁组感染率25.62%,6~10岁组感染率(23.11%),10~15岁组感染率13.70%;按季节分春季感染率25.90%,夏季感染率16.92%,秋季感染率13.79%,冬季感染率27.20%。结论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居多,与年龄、季节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