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通道蛋白(AQP)及骨桥蛋白(OPN)在氟中毒大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成组设计,将48只SD大鼠按照体质量(80 ~ 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氟组(10 mg/kg)、高氟组(20 mg/kg),各16只(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氟化钠的方式使大鼠染氟,在大鼠染氟12周后,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氟中毒大鼠血清TGF-β1、AQP及OPN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氟中毒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AQP及OPN的表达变化。结果高氟组大鼠血清TGF-β1、AQP及OPN含量[(26.42 ± 6.09)、(378.60 ± 36.84)μg/L,(603.45 ± 64.32)pg/ml]均高于对照组[(2.41 ± 0.42)、(157.41 ± 15.26)μg/L,(182.45 ± 30.63)pg/ml]和低氟组[(13.15 ± 3.26)、(245.65 ± 23.21)μg/L,(359.47 ± 55.26)pg/ml,P均< 0.05],且低氟组血清TGF-β1、AQP及OP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高氟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AQP及OPN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氟组(P均< 0.05),且低氟组TGF-β1、AQP及OPN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高氟组大鼠肾脏组织TGF-β1、AQP及OPN阳性表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氟组(P均< 0.05),且低氟组TGF-β1、AQP及OPN阳性表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结论TGF-β1、AQP及OPN在氟中毒大鼠肾脏组织中呈高表达,可作为判断氟中毒对肾脏集合系统损伤的检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1(Caspr 1)抗体阳性的结旁疾病患者,介绍其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患者,筛选出1例抗Caspr 1抗体阳性的急性起病的CIDP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样本中抗结/结旁抗体及抗体亚型,并进行神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本例患者除对称性肢体无力伴感觉障碍之外,尚有震颤、共济失调、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脑脊液蛋白显著升高。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根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神经根明显增粗。急性发作期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激素应答良好,慢性波动期应用利妥昔单抗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及血清中均检测到抗Caspr 1抗体,以IgG4亚型为主。腓肠神经活组织光镜主要病理改变为节段性脱髓鞘及髓鞘溶解腔形成。电镜下可见髓鞘板层离散及轴索变性。结论震颤、共济失调、神经病理性疼痛、显著升高的脑脊液蛋白和增粗的神经根对于抗Caspr 1抗体阳性的结旁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对于拟诊吉兰-巴雷综合征/CIDP且具有以上表型的患者应进行结/结旁抗体及抗体亚型检测,以优化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脓毒症组40例、严重脓毒症组46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0例;依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29例;选择同期10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BP、PCT、hs-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P、PCT及hs-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HBP、PC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83.45 ± 11.29)μg/L比(4.81 ± 0.62)μg/L、(8.19 ± 1.14)μg/L比(0.24 ± 0.03)μg/L、(87.94 ± 13.58)mg/L比(1.34 ± 0.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增加,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的HBP、PCT、hs-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HBP、PCT、hs-CRP水平低于死亡组[(67.94 ± 8.91)μg/L比(129.98 ± 18.43)μg/L、(6.46 ± 0.93)μg/L比(13.38 ± 1.77)μg/L、(65.19 ± 10.62)mg/L比(129.19 ± 22.4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P、PCT、hs-CRP水平及HBP+PCT+hs-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5、0.787、0.940,灵敏度分别为72.4%、69.0%、79.3%、86.2%,特异度分别为85.1%、88.5%、74.7%、90.8%。结论联合HBP、PCT及hs-CRP检测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且可更敏感地反映疾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新型非天然氨基酸标记的HiD-Hin47融合载体蛋白。方法选择融合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合适位置的20个氨基酸位点,利用非天然氨基酸标记技术将原有氨基酸位置插入一种含叠氮基的非天然氨基酸N6-(2-叠氮乙氧羰基)-L-赖氨酸(NAEK),对不同位点插入NAEK的融合蛋白进行表达和纯化,纯化后产物经SDS-PAGE分析,观察各位点融合蛋白产量,最终E677位点表达稳定性更高,均能达到野生型的70%,选择E677位点表达的融合蛋白与3型和6B型肺炎球菌多糖发生click反应完成偶联,所得结合物纯化后进行动物实验和免疫学检测,并与CRM197、破伤风类毒素(TT)、HiD以常规结合方式与3型和6B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产物进行对比。结果以HiD-Hin47为载体蛋白的3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稍优于与其余3组结合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HiD-Hin47为载体蛋白的6B型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显著优于以TT、HiD为载体的结合物,与以CRM197为载体结合物的免疫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AEK标记的HiD-Hin47具有作为肺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载体蛋白的潜力,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BP)联合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期脓毒症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脓毒症组40例、严重脓毒症组46例和脓毒症休克组30例;依据临床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29例;选择同期10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BP、PCT、hs-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P、PCT及hs-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组HBP、PCT、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83.45 ± 11.29)μg/L比(4.81 ± 0.62)μg/L、(8.19 ± 1.14)μg/L比(0.24 ± 0.03)μg/L、(87.94 ± 13.58)mg/L比(1.34 ± 0.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的增加,轻度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休克组的HBP、PCT、hs-CR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HBP、PCT、hs-CRP水平低于死亡组[(67.94 ± 8.91)μg/L比(129.98 ± 18.43)μg/L、(6.46 ± 0.93)μg/L比(13.38 ± 1.77)μg/L、(65.19 ± 10.62)mg/L比(129.19 ± 22.4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BP、PCT、hs-CRP水平及HBP+PCT+hs-CRP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5、0.787、0.940,灵敏度分别为72.4%、69.0%、79.3%、86.2%,特异度分别为85.1%、88.5%、74.7%、90.8%。结论联合HBP、PCT及hs-CRP检测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且可更敏感地反映疾病的病情程度和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探究其与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外科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28例)和死亡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G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死亡的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ROC曲线分析AGR对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获得最佳临界值;分析AGR与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在5年随访期间的生存率。结果存活组肿瘤分期为Ⅰ、Ⅱ、Ⅲ期人数、细胞高/中分化人数、肿瘤侵袭深度为T1/T2、人数、淋巴结未转移人数、化疗人数、术前白蛋白、球蛋白、AGR水平分别为68例、42例、18例、99例、95例、108例、60例、(43.52±6.73)g/L、(23.75±4.38)g/L、1.90±0.34,死亡组分别为6例、11例、7例、15例、17例、18例、8例、(39.42±4.28)g/L、(26.58±4.12)g/L、1.62±0.4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18.695、4.455、5.120、3.742、2.137、2.873、2.931、3.506,均P<005),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术后白蛋白、球蛋白、AGR分别为(38.72±5.69)g/L、(24.13±4.56)g/L、1.60±0.35,ALB、AGR明显低于术前(t=6.162、6.956,均P<005),死亡组分别为(34.18±4.37)g/L、(26.92±4.25)g/L、1.27±0.39,ALB、AGR明显低于术前(t=4.197、2.879,均P<005),死亡组的白蛋白、AGR明显低于存活组,球蛋白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05、2.779、4.162,均P<005);AGR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73;AGR≤1.73分别与患者术后复发、死亡密切相关(OR=1.18、1.23,95%CI:1.02~1.59、1.08~1.64,均P<005);AGR>1.73的患者的生存人数为98例,明显高于AGR≤1.73的患者(3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869,P<0.05)。结论术前患者血清AGR水平是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水平AGR的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越大,术前血清AGR水平对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入院治疗的175例AAD患者、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疾病对照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148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对象的血清SAA和CRP水平,并收集、分析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和CRP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AAD患者组SAA和CRP水平[(165.7±7.4)mg/L、(76.0±4.0)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0.4)mg/L、(3.9±0.2)mg/L]和疾病对照组[(27.2±1.3)mg/L、(9.4±3.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超过60岁的AAD患者的SAA和CRP降低[(150.6±12.7)mg/L、(73.9±7.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超过6 h的高危疼痛特征的AAD患者的SA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A与CRP呈正相关(r= 0.053 4,P<0.05),ROC分析提示SAA和CRP水平与AAD风险独立相关(P=0.001),其中SAA诊断AAD疾病的ROC曲线显示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AUC分别为0.997和0.995 (均P<0.001);CRP诊断AAD疾病的ROC曲线显示TAAD和TBAD的AUC分别为0.998和0.991 (均P<0.001)。SAA和CR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5.17 mg/L和72.96 mg/L。结论SAA和CRP水平升高对AA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SAA联合CRP有望作为辅助诊断AAD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抗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抗体(LRP4-ab)阳性在成人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总结LRP4-ab阳性MG患者临床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方法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MG数据库中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入库的成人MG(起病年龄≥18岁)患者共355例,采用商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其血清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骨骼肌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采用基于细胞底物的实验方法检测LRP4-ab。回顾性分析其中LRP4-ab阳性MG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并与同期入库的LRP4-ab阴性MG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55例成人MG患者中,有13例(3.7%)患者血清LRP4-ab阳性,且均同时AChR-ab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3∶1,平均起病年龄54岁。其中5例行胸腺手术,病理证实3例为胸腺瘤,2例为胸腺增生。LRP4-ab阳性和阴性MG患者在起病症状、AChR-ab滴度、球肌无力、呼吸肌无力、胸腺瘤和病情最重时的美国重症肌无力基金会(MGFA)临床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RP4-ab阳性MG患者中MGFA分型为Ⅲ型者(病情最重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13和26.9%(7/26), P=0.08]。13例LRP4-ab阳性患者经治疗后,10例病情缓解,3例临床明显改善,与LRP4-ab阴性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MG患者的LRP4抗体阳性率为3.7%,LRP4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与阴性者无明显差别。
简介:摘要脓毒症3.0的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失控反应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预后较差,是导致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人们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足,导致对脓毒症的治疗缺乏特异性。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家族中的Tim-1在脓毒症炎症反应、免疫耐受和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中起关键作用,并且是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估中特异性相对较高的生物指标,为脓毒症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也为脓毒症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现就Tim-1的发现和Tim-1的结构、分布与其免疫效应,Tim-1在脓毒症免疫抑制期、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中的可能作用,以及未来Tim-1在脓毒症中作用的研究空间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术后发生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19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胸腺瘤术后并发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39岁女性,血液学检查示低钠血症、血清抗CASPR2抗体IgG阳性(1∶300)。结合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脑炎(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给予甲泼尼龙500 mg/d,共6 d冲击,同时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0.4 g·kg-1·d-1,共5 d。停用甲泼尼龙后改为口服泼尼松50 mg/d(每两周减5 mg)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胸腺瘤术后发生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较为罕见,临床医师应重视肿瘤与免疫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入小儿感染性疾病总计922例,依据病原学检查分为两组,病毒感染组564例,细菌感染组358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三组均进行早期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超敏C反应蛋白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型脑白质营养不良(ADLD)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和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收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LD一家系共4代人(其中5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先证者及部分家系内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先证者及家系内成员的致病基因。结果先证者及家系中其他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一过性低血糖及瞳孔散大)、慢性痉挛性截瘫、运动障碍等,神经影像学特征为广泛脑白质、小脑脚、胼胝体及脊髓受累。全外显子测序分析显示先证者核纤层蛋白B1(LMNB1)基因1~11外显子单倍重复。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证实先证者及2个妹妹LMNB1基因1、5、11外显子单倍重复。结论 LMNB1基因1~11外显子单倍重复可导致ADLD,诊断该病时应综合分析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和遗传学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以期明确中国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全国多中心共计22家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及遗传相关病史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磁共振严重性评分进行打分,并按性别分组,对不同性别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62例,男∶女为1∶1.95,起病年龄(40.35±8.42)岁,主要症状是认知障碍(82.3%,51/62)及运动症状(77.4%,48/62)。全部患者的MMSE评分为(18.79±7.16)分,MoCA评分为(13.96±7.23)分。按性别分组后,男性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2.06±5.31)、(18.08±5.60)分,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5.53±7.41)分,t=2.954,P=0.006;(10.15±6.26)分,t=3.328,P=0.003]。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为双侧非对称的白质改变(100.0%)。磁共振严重性评分为(27.42±11.40)分,其中女性白质病变评分[(22.94±8.39)分]显著高于男性[(17.62±8.74)分,t=-2.221,P<0.05]。62例患者中共发现36个CSF1R基因突变,其中c.2381T>C/p.I794T最为常见,17.9%(10/56)的先证者携带该位点。结论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以进行性运动和认知障碍为主,影像上以双侧非对称的白质改变为核心特征。该病在表型上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认知障碍及影像改变较男性更为严重。本研究共发现36个CSF1R基因突变,其中c.2381T>C/p.I794T为热点突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腹水淋巴细胞组分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初治HGSOC患者59例,年龄为(58±11)岁,分别收集腹水及腹腔冲洗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T、B、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59例病例中有腹水者48例(81.4%),无腹水者11例(18.6%),腹水中的CD3+T(70.2%±15.6%比78.1%±6.7%,P=0.014)、CD8+T(38.3%±11.2%比47.7%±10.1%,P=0.014)和CD16-CD56bright NK[2.0%(0.8%,3.6%)比4.2%(1.5%,7.1%),P=0.026]细胞占比低于无腹水患者的腹腔冲洗液,而CD16+CD56dim NK细胞增多[6.8 %(2.8%,15.7%)比 2.6%(1.6%,4.3%),P=0.008]。与腹水量<1 000 ml的患者相比,腹水量≥1 000 ml的患者腹水中CD16-CD56bright NK细胞增多[3.1%(1.2%,3.9%)比 0.8%(0.4%,2.3%),P=0.002]。年龄与腹水中CD4+T 细胞水平(r=0.332,P=0.021)和CD4+T/CD8+T比值(r=0.379,P=0.008)均呈正相关。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腹水中CD4+T细胞多于疗效较好的患者(64.7%±4.2%比48.3%±11.7%,P=0.002)。结论初治HGSOC患者腹水的形成会影响腹腔微环境中淋巴细胞的组分,其与患者年龄、癌症进展和治疗疗效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定量CT(QCT)身体组分参数的变化作为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指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TACE治疗的40例中晚期HCC患者,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接受QCT扫描,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甲胎蛋白(AFP)、TNM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肝硬化、最大瘤径、肿瘤类型、介入治疗次数等信息,治疗前后分别测量QCT参数,包括L1、L2骨密度(BMD)和L3水平椎旁肌肉面积(MA)、皮下脂肪面积(SFA)、内脏脂肪面积(VFA),并计算经QCT扫描间隔时间标准化后TACE治疗前后QCT参数的变化率(ΔBMD、ΔMA、ΔSFA、ΔVFA)。通过绘制ROC曲线获得ΔBMD、ΔMA、ΔSFA、ΔVFA预测HCC患者TACE预后的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影响HCC患者TACE后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ΔBMD、ΔMA、ΔSFA、ΔVFA诊断HCC患者TACE后预后的截断值分别为-8.64%、-6.84%、-9.84%、5.70%。单因素分析显示AFP、TNM分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门静脉癌栓、肿瘤类型以及ΔMA、ΔSFA、ΔVFA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1)。多因素分析显示ΔMA、ΔVFA、门静脉癌栓是HC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ΔMA、ΔVFA、门静脉癌栓对HC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评估具有参考价值,QCT身体组分分析有助于评估HCC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3.0标准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87例)和脓毒症组(101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HB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快速SOFA评分(qSOFA)、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以及患者近期用药史等资料,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HBP、PCT、CRP与SOFA评分的相关性,评估HBP、PCT和CRP对脓毒症器官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HBP、PCT和CR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HBP、PCT、CRP、WBC、SOFA评分、qSOFA评分、MEWS均明显升高〔HBP(μg/L):55.46(24.57,78.49)比5.90(5.90,9.01),PCT(μg/L):6.83(1.75,30.64)比0.23(0.12,0.75),CRP(mg/L):67.35(26.23,123.23)比4.45(2.62,47.22),WBC(×109/L):11.84(7.18,16.06)比6.58(5.47,8.99),SOFA评分(分):6(4,8)比0(0,0),qSOFA评分(分):2(1,3)比0(0,1),MEWS(分):4(3,6)比1(0,2)〕,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10(4,17)比0(0,7)〕,病死率明显升高〔29.7%(30/101)比4.6%(4/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BP、PCT、CRP与SOFA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33和0.38,均P<0.01),其中以HBP相关性最强、CRP次之、PCT最弱。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P、PCT和CRP均是影响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015、1.094、1.067,95%可信区间(95%CI)为1.007~1.022、1.041~1.150、1.043~1.09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BP、PCT和CRP对脓毒症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0.87、0.80,95%CI分别为0.88~0.97、0.82~0.92、0.74~0.87,均P<0.01〕,其中以HBP的诊断效能更高;当HBP临界值≥15.11 μg/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4%、89.66%,高于PCT临界值≥1.17 μg/L时的敏感度(81.19%)和特异度(80.46%)。但CRP预测脓毒症的敏感度最高,为94.06%,而特异度较低,为63.22%。结论HBP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的生物指标,是预测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评估脓毒症患者的器官衰竭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SpyTag/SpyCatcher体系共价连接的效率,分析得出优化后的连接条件,为今后相关纳米颗粒疫苗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大肠埃希菌表达分别带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摸索共价连接的反应时间、温度、缓冲体系和混合比例,采用非还原型凝胶电泳检测共价连接的效率。结果反应时间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22.028,P<0.05),带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的两种蛋白质可形成稳定的共价键,6 h后连接效率约为50%,偶联蛋白在25 ℃稳定存在至少72 h。反应温度和缓冲体系对共价连接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SpyTag和SpyCatcher结构蛋白比例为物质的量比1.0∶2.0混合。结论SpyTag/SpyCatcher共价连接体系的关键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且该体系能适用于多种温度和缓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