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信号通路在芬太尼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胃癌MGC-80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芬太尼组(F组),LY294002组(LY组),SB-3CT组(SB组),LY294002+芬太尼组(FLY组)和SB-3CT+芬太尼组(FSB组)。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MP-9和Akt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使用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F组胃癌细胞侵袭数低于C组(35.91±3.36比48.46±4.86,t=3.679,P<0.05)、迁移数低于C组(74.75±3.76比96.00±5.20,t=5.739,P<0.05)细胞迁移率(%)低于C组(14.29±4.29比22.43±3.37,t=3.591,P<0.05),Akt mRNA表达低于C组(0.77±0.02比1.00,t=8.110,P<0.05)、MMP-9 mRNA表达低于C组(0.87±0.08比1.00,t=2.967,P<0.05)、Akt-1蛋白表达低于C组(0.76±0.04比0.90±0.05,t=3.940,P<0.05)和MMP-9蛋白表达低于C组(0.76±0.05比0.94±0.04,t=4.77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LY组胃癌细胞侵袭数低于LY组(18.45±4.86比33.62±4.13,t=4.999,P<0.05)、细胞迁移数低于LY组(42.79±3.56比71.79±7.60,t=5.986,P<0.05)和细胞迁移率(%)低于LY组(7.52±1.30比11.02±1.73,t=2.811,P<0.05),FLY组Akt mRNA表达低于LY组(0.60±0.05比0.76±0.17,t=3.468,P<0.05)、MMP-9 mRNA表达低于LY组(0.75±0.06比0.88±0.03,t=3.288,P<0.05)、Akt-1蛋白表达低于LY组(0.60±0.02比0.75±0.05,t=4.783,P<0.05)和MMP-9蛋白表达低于LY组(0.48±0.03比0.74±0.06,t=7.26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SB组胃癌细胞侵袭数低于SB组(18.67±2.15比32.33±6.20,t=3.607,P<0.05)、细胞迁移数低于SB组(45.67±4.63比75.04±4.47,t=7.898,P<0.05)和细胞迁移率(%)低于SB组(7.09±1.69比14.39±2.06,t=4.745,P<0.05),FSB组Akt mRNA表达低于SB组(0.53±0.11比0.76±0.07,t=2.950,P<0.05)、MMP-9 mRNA低于SB组表达(0.63±0.07比0.84±0.01,t=3.687,P<0.05)、Akt-1蛋白表达低于SB组(0.61±0.03比0.75±0.04,t=4.573,P<0.05)和MMP-9蛋白表达低于SB组(0.53±0.07比0.72±0.05,t=3.7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芬太尼可降低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MMP-9和p-Akt表达减少,且芬太尼联合LY294002或SB-3CT较单独用药时进一步加强了抑制效果。结论芬太尼抑制人胃癌MGC-80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机制与抑制PI3K/Akt/MMP-9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氨基甲酸乙酯是发酵食品天然产生的1种2A级致癌物。建立以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为基础的生物清除方法,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单因素比较方法,通过测定比酶活,对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甲酸乙酯的最适发酵条件是:以15.0g/L麦芽糖为碳源,5.0g/LNH4Cl+5.0g/L酵母膏为氮源,7.5g/L氨基甲酸乙酯,培养温度28℃,起始pH5.5。培养菌株枯草芽孢杆菌ZJ0930h后,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比酶活达到最大值18.86U/mL。经盐析、离子交换和膜浓缩后,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纯化倍数达到174,冷冻干燥的酶粉比活力为32186U/g。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的最适催化温度45℃,最适反应pH4.0。该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酸性环境的催化活力和稳定性较好,适当浓度的Zn2+和Mg2+对酶活有显著促进作用。菌株ZJ09所产氨基甲酸乙酯脱氨酶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易于发酵制备,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食品用酶,具有广泛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脂肪酶(LPS)+淀粉酶(AMY)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7年1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12例AP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56例。A组给予LPS+AMY诊断,B组给予AMY单纯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对于轻度AP与重度AP患者的检测值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诊断灵敏度为99.71%,特异度为86.67%,准确性为99.16%,B组分别为92.04%,23.53%和88.76%,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AP患者行LPS+AMY诊断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程度,且诊断准确性高,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最为灵敏的指标,有理想的应用研究价值。本文总结介绍了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常见因素,以及五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对于临床实验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变化,分析溶血磷脂酸(LPA)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有机溶剂抽提,并进一步分离出溶血磷脂酸,以定磷方法测定。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中LPA水平在不同时间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P<0.01),病例组患者血浆LP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进展性脑梗死重型组血浆LPA浓度高于中、轻型组(P<0.05),中型组血浆LPA浓度高于轻型组(P<0.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溶血磷脂酸显著增高,提示进展性脑梗死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血栓形成和扩展。可根据患者血浆LPA水平变化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就可能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控制或减轻脑梗死病情的进展,LPA水平检测对脑梗死的预报、治疗、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是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一种罕见形式,临床特征包括骤然起病(1周内)、广泛性血管内血栓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系统性炎症反应。由于CAPS病情严重、可能迅速恶化,导致不良母儿结局,孕产妇死亡率高,预后差,因此对于可疑CAPS的孕妇应立即组建多学科团队进行管理,早期诊断和积极应用“抗凝治疗+糖皮质激素+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三联治疗方案是改善预后和存活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分别从中药活性成分黄酮类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制备、鉴别、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药理作用等方面介绍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一定条件下,中药活性成分与磷脂可形成复合物,其理化性质较活性成分本身有一定的改变。其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药理效应明显增强,且其作用时间也有所延长。因此,中药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应用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