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灸仪在温通经络上疗效,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不同部位身体疼痛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47例,后者接受推拿治疗,前者采用温灸仪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 72.34%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1.49%明显较高,差异较为明显( P< 0.05);治疗前,两组的 ISOA评分比较,差异较小(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不适评分分别为( 1.21±0.78)分、( 2.48±0.99)分,步行距离评分分别为( 2.15±1.04)分、( 3.15±1.22)分,日常运动痛评分分别为( 0.95±0.48)分、( 1.13±0.64)分,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结论:温灸仪治疗身体疼痛的疗效显著,能够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为红外耳温计奠定了优越的物理基础,随着近几十年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领域的革新,耳温计技术和应用也有了新的活力和机遇。本文通过红外测温与接触测温法优劣势比较,红外耳温计的历史回顾,红外耳温计的测温物理原理介绍,红外耳温计近年来应用领域,红外耳温计专利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分析,总结得出耳温计专利技术在医疗方面获得了很好的布局和占有率,结合未来智能制造和未来智能医疗上耳温计专利有更好的突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膝骨关节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优势。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2月70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原则分组,各纳入35例。针灸组应用单纯的穴位针刺方法治疗,温针灸组则应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膝骨关节病治疗效果;膝关节肿痛消退时间、关节功能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平均周径。结果温针灸组膝骨关节病治疗效果高于针灸组,P<0.05;温针灸组膝关节肿痛消退时间、关节功能正常时间短于针灸组,P<0.05;干预前两组膝关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平均周径相近,P>0.05;干预后温针灸组膝关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平均周径优于针灸组,P<0.05。结论老年性膝骨关节病应用温针灸治疗的效果确切,临床优势在于可快速促进关节疼痛、肿胀消退,缩小患肢周径,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温针灸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温针灸治疗,A组仅接受温针灸治疗,B组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C组在温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颈椎牵引。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次后进行疼痛评分和颈椎活动度(ROM)评估。结果:经过12次治疗,三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疼痛评分与A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组患者的颈椎ROM均较治疗前增加,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颈椎ROM与A组和C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温针灸加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能更好地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ROM,减轻颈部疼痛。
简介: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对CSA的应力应变影响,分析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观察的方法,从2000年1月开始对来我院就诊的CSA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双号(治疗组)采用温针隔姜灸疗法,单号(观察组)只用单纯针刺疗法,两组的穴位、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都一样,至2005年1月,每组治疗89例,观察CSA应力应变所致颈性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89例患者重、中、轻度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4、34、11例,治疗后为4、2、0例,对照组治疗重、中、轻眩晕的患者分别为42、39、18例,治疗后为16、14、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隔姜灸治疗CSA,患者的应力应变及眩晕症状改善显著,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