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进行分组研究,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为PVP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为PKP组,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PVP组手术时间、注入骨水泥量、治疗费用均比PKP组少,数据比较,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比PKP大,P<0.05;两组患者术前椎骨压缩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所改善,与术前比较P<0.05;但是术后1个月、5个月、10个月PKP组椎体压缩率均比PVP组低,P<0.05。结论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可观,但是PKP治疗综合效果更为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4年2月至2012年3月住我科的共8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方法。结果 99%的患者在术后半小时至24小时,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并且部分纠正了胸背后凸畸形,术后随访3个月--8年,患者反应良好。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这种微创技术,确实能迅速减轻椎体骨折所致疼痛并且尚可部分纠正胸背后凸畸形,避免了高龄患者既往以长期卧床治疗引发的许多致死性继发病以及胸背后凸畸形无法纠正之弊,应用前景广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n=80例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骨折椎体后凸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骨折椎体前柱高度和中柱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组25例51个椎体(T1111个、T1216个、L115个、L29个),男10例,女15例,年龄56~77岁,平均66.9岁。双侧组22例45个椎体(T1110个、T1213个、L113个、L29个),男8例,女14例,年龄57~80岁,平均68.7岁。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SF.36评分、椎体平均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肺栓塞、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侧穿刺组每个椎体的手术时间为27~46min,平均36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3—5mL,平均3.8mL。双侧穿刺组每个椎体的手术时间为48~89min,平均69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4~7mL,平均5.9mL。单侧穿刺组51个椎体中1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19.6%),双侧穿刺组45个椎体中17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37.8%),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d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sF一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平均高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手术时间、安全性上更具优势,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1周、1月观察组60例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P>0.05)。结论临床中对OVCF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与传统保守治疗比较,可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且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过伸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41椎,其中男10例,女25例;年龄60~92岁,平均(75.7±7.3)岁。过伸体位复位后行PVP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5例41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0~85min,平均(35.0±14.1)min。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1.8~9mL,平均为(4.6±1.6)mL。患者PVP术后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安全可行,实用性强。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使用椎体成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48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患者来分析研究,共对60节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进行了治疗,使用C臂机引导经皮穿刺进入椎体注入骨水泥,观察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为52节椎体使用了单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为8节椎体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的椎体成型术,全部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使用的骨水泥为3至5ml,术后患者疼痛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使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虽然椎体强化术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但该手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饱受争议。自2009年至今,共有4项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假手术对照研究相继发表,其关于椎体强化术有效性的结论却并不一致。2018年的Cochrane系统评价以及2019年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学会的专项工作报告都认为椎体强化术与假手术相比并无优势,不支持常规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这又引发了新一轮争论,使得椎体强化术的有效性问题更加扑朔迷离,难以指导外科医生的实际临床工作。回顾争议中的关键研究,对争议中的细节问题以及最新观点进行了梳理、分析,概述了椎体强化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并基于当前证据,提出了椎体强化术的优化应用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椎体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治疗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3月23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间收治100例椎体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三天、术后一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3.15±0.49)分、(2.13±0.32)分、(1.02±0.08)分;Oswestry评分分别为(29.86±3.46)分、(25.31±2.15)分、(24.19±2.74)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80.13±2.56)%、(83.16±3.15)%、(84.21±3.69)%;伤椎后凸角分别为(15.12±2.67)°、(13.25±2.18)°、(11.02±1.33)°。结论对椎体病理压缩骨折疼痛患者实施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恢复伤椎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的86例病例中,在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有12例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的骨折形成。结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增强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采用经皮椎体增强术)和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与疼痛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增强术在能够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疼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由于人体的骨质疏松或椎体肿瘤等造成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容易造成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和椎间高度丢失等现象。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属于近些年进行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微创手术方法,这一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感,使得患者的伤椎畸形得以恢复。经皮椎体成形术在小切口的基础上将骨水泥注入到骨折部位中,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将球囊注入到骨折部位中,在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的情况下,在空腔中注入填充材料,随后取出球囊,对其注入骨水泥。本文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进行综述。
简介: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9月~2003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83例,随访患者81例,年龄(55.25±19.21)岁,随访时间(1.68±0.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术后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7%与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7.81%与62.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和潮阳区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1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及平均滑移率,观察患者术后植骨融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85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及平均滑移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植骨融合,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6.3±0.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无器械固定松动、断裂发生,优良率为91.8%。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植骨融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PV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24例(32椎体),通过X线片及CT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分析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24月,手术时间每个节段平均(23±6)min,注射骨水泥量平均为(3.2±0.6)ml,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7.8±1.2,术后3.2±1.0(p<0.001)。术后CT及X线片见骨水泥在椎体内双侧均匀分布,3节椎体发生椎间盘外漏,2节椎管内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单侧椎体成形术,痛疼缓解率高,减少了一次操作,节省医药费用,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X线对患者及医生的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