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应用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6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用止痛消炎方热敷治疗,两组均治疗60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应用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可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简介:摘要患儿男,10岁,因“胸痛伴发热、吐血3 d”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呼吸介入科,经过胸部查体、胸部CT、肺动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抗凝血酶活性检测、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等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双侧),家族性易栓症。临床上以胸痛、发热、气促为主要表现的肺栓塞患儿,不能以感染等常见原因解释的,需重点问询家族史,警惕家族性易栓症可能,应尽早基因检测,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基于临床因素、影像因素、临床联合影像因素的预后预测模型,以期寻找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最优的预后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为发病24 h内并于治疗前接受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MRI资料及一般临床资料。患者预后采用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应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筛选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影像预测模型及临床联合影像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对卒中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7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为35例,预后不良者为36例。多元逻辑回归临床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1.071;95% CI:1.010~1.135;P=0.022)、入院NIHSS评分(OR=1.225;95% CI:1.099~1.366;P<0.001)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为0.810 (95% CI:0.709~0.91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71.4%。回归影像因素结果显示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 (OR=4.037;95% CI:1.241~13.136;P=0.005)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为0.862 (95% CI:0.772~0.95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94.3%。回归临床联合影像因素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157;95% CI:0.998~1.341;P=0.043)、HIR (OR=6.669;95% CI:4.817~15.051;P=0.009)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该模型预测卒中预后的AUC最高,达0.905 (95% CI:0.830~0.979),其敏感度为94.4%、特异度为82.9%。结论临床联合影像的预测模型优于临床模型、影像模型,可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的预测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肾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行肾癌根治术及静脉癌栓取出术的183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区分度;采用加强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计算经乐观值调整后的C-index,并绘制校准曲线和计算调整后Brier-score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6%(67/18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ayo分级高[比值比(odds ratio, OR)=2.27,95%CI 1.09~4.70,P=0.028]、肝酶升高(OR=8.62,95%CI 1.88~39.57,P=0.006)、进行急性等容自体血液稀释(OR=2.50,95%CI 1.05~5.94,P=0.039)、术中使用CPB(OR=10.20,95%CI 2.62~39.65,P=0.001)和乳酸峰值高(OR=1.62,95%CI 1.05~2.49,P=0.030)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0.30,95%CI 0.12~0.75,P=0.010)、术前白蛋白高(OR=0.90,95%CI 0.82~0.98,P=0.020)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以上述因素构建的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其区分度较高(粗C-index=0.837,95%CI 0.776~0.899);内部验证显示,该模型经乐观值调整后的C-index为0.779,调整后Brier-score为0.189,结合校正曲线,表明该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均较好。结论基于男性、术前白蛋白、Mayo分级、肝酶升高、使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CPB及乳酸峰值建立的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便于临床使用。
简介:目的:探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方法:抽选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实验组接受rt-PA静脉溶栓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RS评分、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拟行支架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治疗过程中死亡3例,未按规定完成全程随访1例,最终纳入28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过程中死亡4例,最终纳入27例),观察组患者于支架取栓术后行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于支架取栓术后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变化。结果(1)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MoCA评分均呈升高趋势(NIHSS评分:F=32.090、39.540,均P<0.001;MoCA评分:F=33.650、47.270,均P<0.05),且术后第1天观察组NIHSS、MoC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28天,观察组NIHSS评分分别为(11.21±2.87)分、(7.92±3.2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8±2.66)分、(9.78±2.88)分(t=2.102、2.255,均P<0.05);MoCA评分分别为(22.36±4.05)分、(24.92±3.2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18±3.59)分、(23.15±2.76)分(t=2.110、2.177,均P<0.05)。(2)术后两组mR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F=179.200、70.670,均P<0.001),术后3、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分别为(2.54±0.59)分、(1.01±0.4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0.83)分、(1.50±0.87)分(t=2.169、2.637,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恢复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近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抗栓领域取得了许多关键性的进展。以TWILIGHT等研究为代表的降阶治疗探索是目前PCI术后抗血小板策略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合并心房颤动PCI患者中,联合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双联或短程三联抗栓方案的有效和安全性已获多项新研究的印证。比伐芦定新的研究结果将更新直接PCI抗凝的循证证据。新的缺血与出血风险评估标准使抗栓降阶策略的选择更加有章可依。相信更多有益的抗栓治疗探索必将造福国内PCI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RI诊断为脊髓栓系胎儿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经MRI诊断为脊髓栓系的38例胎儿(36例为单胎,2例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之一)的资料。根据脊髓圆锥与膀胱的位置关系形态,将这些病例分为高于膀胱组和低于膀胱组。分析不同脊髓圆锥位置病例的妊娠结局。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及Student t检验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1)38例的MRI检查孕周为(25.5±4.7)周,其中14例(36.8%)为单纯脊髓栓系,24例(63.2%)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合并结构异常以脑脊膜膨出为多(15例)。24例(63.2%)超声与MRI结果基本一致,另14例(36.8%)超声只提示椎体形态学异常,经MRI进一步检查发现脊髓栓系。(2)38例中,29例(76.3%)选择引产,1例(2.6%)于孕23周行减胎术(另一正常胎儿早产分娩),1例(2.6%)失访。7例(18.4%)单胎继续妊娠并最终分娩。生后随访8.1个(4.0~54.9个)月,2例无合并症患儿生长发育未见异常,3例生后行手术治疗,2例于新生儿期死亡。(3)所有病例的脊髓圆锥宽度平均值是(2.5±0.8)cm。高于膀胱组(34例)和低于膀胱组(4例)的脊髓宽度[(2.5±0.8)与(2.7±1.1)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于膀胱组6例(17.6%)继续妊娠至分娩,其中1例因重度脑积水死亡;低于膀胱组1例(1/4)继续妊娠至分娩,新生儿期因窒息死亡。结论单纯脊髓栓系胎儿预后一般较好。脊髓圆锥位置高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巴氏指数数据差异极小,而护理后,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介入动脉导管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加速患者的恢复,保证患者健康,同时还能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针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采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选取100名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数据。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通过对本次实验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发现,两组患者有着明显的护理差距。其中,实验组中的患者其被护理后恢复健康的速度更快、概率更高,有着明显的护理优势。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中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复方沙棘籽油栓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对象为抽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于我院就诊的 86 例宫颈高危型 HPV 感染的患者,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43 例对照组患者不用药,43 例研究组患者,阴道内给予复方沙棘籽油栓连续上药 3 个月,在用药结束后 1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 HPV 的转阴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 HPV 转阴率为27.91%,研究组 HPV的转阴率为 62.79%,两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χ2=8.45,P=0.004)。结论 复方沙棘籽油栓对治疗高危型 HPV 感染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