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北宋东京每逢七夕,街头"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值数千者"。陆游《老学庵笔记》载:"鄜州(今陕西富县)田氏作泥孩儿,名满天下,态度无穷,虽京师工效之莫能及。一对至十缣,一体至三十千。一体者或五或七也。小者二三寸,大者尺余,无绝大者。予家藏有一对卧者,有小字云‘鄜畴田圮制’。"还有许多文献对此有所记述,而这些属于民俗玩具的小塑土偶还被冠以各种名称,至今读来仍令人生出无限遐想。这些近千年以前的宋代泥人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1976年,镇江市大市口发掘了一处宋代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遗址中有许多瓦砾和经过火烧的房木料,从而推测这是一个火灾废墟。遗址出土了较多的小陶瓶,陶杯、陶球、影青雀碗、铜钱以及各种陶捏像,其中陶捏像较多,高约十余厘米,陶质,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隔姜灸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结合隔姜灸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肌张力、下肢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下肢肌张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1.21±0.63)、(0.81±0.46)、(47.69±14.7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85±0.82)、(1.36±0.66)、(39.88±12.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应用经筋刺法结合隔姜灸夹脊穴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肌张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右归丸叠加隔姜灸中医药治疗方法使用于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课题资料内容源自于2018年03月--2020年08月本医院予以中医药治疗的68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应指标统计项目资料,予以组别构建方法凭借随机抽签方式,各项组别纳入例数34例,试验组选择右归丸中药叠加隔姜灸中医治疗方法,参照组选择右归丸中药治疗方法,评估中医药治疗有效所占比例值,分析开展中医药治疗之前和开展中医药治疗三个疗程之后膝关节对应功能方面评判分数值、膝关节疼痛程度具体打分值。结果:试验组中医药治疗有效所占比例值互比参照组相关项目资料提高(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我院接收的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分析,以治疗方案不同之处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样本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炎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炎性反应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采用温胃健脾汤、隔姜灸联用治疗方案,既能提升效果,又能改善炎性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霍尔灸”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一种外治法。8世纪时被载入《四部医典》,是治疗“龙”(赫依)病的代表性疗术。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古藏文文献中的“霍尔”所指民族持不同观点。其实,“霍尔”在不同时期指不同民族,曾指称过吐谷浑、突厥、回鹘以及后来的土族及藏北安多地方非藏语系居民。蒙古兴起后,“霍尔”一般专指蒙古人。从《四部医典》的成书年代及其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霍尔灸”之“霍尔”指称回纥的可能性大,而敏珠绰尔吉蒙译本《四部医典》中称之为“蒙古灸”有不妥之处。但“霍尔灸”应是包括蒙古族先民在内的北方各民族共同发明和普遍应用的传统疗术,回纥只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而已。笔者还依据《四部医典》及注释著作中有关叙述内容认为,“霍尔灸”并非灸法,而是热敷疗法。由于“霍尔灸”能够有效抑制“龙”(赫依)病的特性,使之成为治疗“龙”(赫依)病的首选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