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孟庙至平顶山铁路跨311国道特大桥主桥为(32+100+32)m钢管混凝土拱加劲连续梁桥,平面位于R=1600m的曲线上。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双纵箱梁结构,纵梁间桥面结构采用纵、横梁体系格子梁,纵梁为单箱单室截面,沿纵向等宽、变高度;在100m主跨上方,对应于双纵梁设2道变高度钢管混凝土拱肋加劲,2道拱肋间采用空心钢管组成的3道横撑实现横向连接,每道拱肋由2根钢管组成,拱肋钢管及实腹段内填筑C50微膨胀混凝土;每道拱肋下设13组吊杆,每组吊杆的纵向间距为6m。采用有限元程序MIDAS建立主桥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动力特性分析,采用ANSYS建立拱脚处空间实体模型对拱脚处局部应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各项静、动力特性均满足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Endobutton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Endobutton钢板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使用锁骨钩钢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以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Endobutton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有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Endobutton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Endobutton袢钢板治疗组(观察组,34例)和锁骨钩钢板治疗组(对照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Karlsson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良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袢钢板治疗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优于锁骨钩钢板治疗,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采取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0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对照组患者优5例,良7例,差4例,优良率为75%;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肩锁关节再次脱位,并发症发病率为6.3%;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肩锁关节再脱位,2例克氏针松动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在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手术中采用两种手术体位在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64例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的对比,男5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9.2)岁;其中21例应用常规体位(病人仰卧位,患肩下垫枕,使患肩抬高约30°,头转向健侧),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49.7±12.3)岁。43例应用改良体位(在原有的基础上患肢内收10~15°患侧手指置于健侧髋关节处,肩部垫高约40°,头转向健侧),男35例,女8例,平均年龄(45.8±10.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3.7d。观察手术中发生臂丛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的比率。结果6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2个月(9~28个月)随访。术后9个月时,患肩VAS评分、患肩外展上举、前屈上举活动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常规体位组在术中发生血管损伤3例、改良体位组术中发生血管损伤1例。结论两种体位在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相当,但改良体位在双Endobutton术后早期肩关节外展上举及手术中血管的损伤比率获得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