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癫痫的诊断中使用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95例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研究时间自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通过随机分组将95例患者分为两组,调查组(48例)、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状况、患病程度、健康状况等无明显区别(P>0.05)。检查中,采用常规脑电图为对照组实施检查,采用动态脑电图对调查组实施检查,两组的前期准备、检查措施、后期记录等的内容保持一致。结果由患者的检查结果可知,调查组48例中,异常39例、正常9例,检出率为81.3%;对照组47例中,异常23例、正常24例,检出率为48.9%。调查组的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癫痫诊断中,动态脑电图异常率更高,且相比常规检测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
简介:目的观察4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预干预对睡眠剥夺大鼠焦虑样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血清皮质酮含量和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cortex,PFC)氧化应激水平及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运动组、睡眠剥夺组(sleepdeprivation,SD)及睡眠剥夺运动组(SD+E)。除正常对照组及睡眠剥夺组大鼠,运动组大鼠进行4周跑台运动预干预,运动结束后睡眠剥夺组及睡眠剥夺运动组大鼠睡眠剥夺建立大鼠72hSD模型(小平台水环境法),然后运用开场实验及明暗箱探索实验评估所有大鼠焦虑样行为,八臂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结束后检测所有大鼠血清皮质酮及前额叶皮质自由基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半定量方法计算前额叶皮质c-fos神经元的分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开场实验(openfieldtest,OFT)测试中,SD组大鼠穿越格数(crossingnumbers)、直立次数(rearingnumbers)及中央格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减少,粪便颗粒增多;明暗箱探索实验中(Light-dark,LD),SD组大鼠明箱停留时间及穿越次数均显著减少;八臂迷宫实验(eightarmmazetests,ERM)中SD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增高,前额叶皮质SOD及GSH-px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增加,c-fos表达显著增强。(2)与SD组大鼠比较,OFT测试中,SD+E组大鼠穿越格数、直立次数及中央格停留时间百分比均显著增加,粪便颗粒减少;LD探索实验中,SD+E组大鼠明箱停留时间显著延长,ERM实验中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SD+E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显著下降,前额叶皮质SOD活性显著上调,GSHpx活性无显著性差异,MDA含量下降,c-fos表达显著下降。结论结果显示,跑台运动预干预可以减弱睡眠剥夺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焦虑样行为,可能与跑台运动改善HPA�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三项检查联合应用于脑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208例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的病人,均在发病一周内进行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74例,脑电地形图异常125例,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为100%。脑电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比(χ2=25.06,P〈0.001)经处理有极显著差异,脑电地形图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比(χ2=4.12,P〈0.05)经处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对脑动脉硬化病人进行观察,是判断病变程度性质的重要依据,并可对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评估脑动脉硬化病人的大脑动脉状况提供有益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龄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后实施复苏护理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的66例无痛胃镜检查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33例。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采取复苏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指标,评估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发现,接受复苏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睡眠质量上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后实施复苏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睡眠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复苏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影响脑电图的因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脑电活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可能对脑电图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有助于对脑电图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解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判断药物引起的脑电图改变并与基本脑病变引起的脑电图改变相区别,避免将正常治疗剂量下出现的药物性快波或慢波误认为异常脑电图;二是作为评价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一个方法或指标,研究药物的时。效及量-效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影响脑电图的因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脑电活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可能对脑电图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有助于对脑电图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解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判断药物引起的脑电图改变并与基本脑病变引起的脑电图改变相区别,避免将正常治疗剂量下出现的药物性快波或慢波误认为异常脑电图;二是作为评价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一个方法或指标,研究药物的时。效及量-效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56例儿童多动症脑电图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计156例儿童多动症患者,定义为儿童多动症组。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更新,而脑电图作为当前医疗中使用最频繁的医疗技术,在疾病的治疗中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脑电图是人脑神经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图数据是经过客观实验记录所得到的反映脑电活动随时间变化的微小电压值、实验时间序列和实验事件信息等的数据,也就是脑电信号的数据。脑电图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80多年的历史,医生常常以脑电图的变化来判断脑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目前,俄罗斯科学家运用头皮直接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症,美国科学家运用头皮直接电刺激观察了语言功能的改善,本文对脑电图在疾病应用进展作简要陈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癫痫患儿脑电图中不同形式的癫痫样放电,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238例癫痫患儿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资料。结果238例患儿的脑电图中呈现癫痫样放电,其中额叶区域出现棘波或尖波等痫样放电31例;颞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26例;中央-颞区出现痫样放电85例;顶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7例;枕叶区域出现痫样放电23例;某侧半球两处或两处以上区域出现痫样放电13例;双侧半球不同区域出现多灶性痫样放电放电6例;双侧半球全部区域都出现痫样放电47例。有46例患儿在接受常规脑电图检查或动态脑电图监测中出现临床发作,捕捉到发作期的脑电图波形。结论脑电图中呈现癫痫样放电能够为癫痫的临床诊断与发作分类提供客观依据,如果能够捕捉到发作期的波形则诊断依据更加充分。儿童期局灶性癫痫非常多见,近半数的儿童期局灶性癫痫可能继发全面性发作,脑电图能够帮助与全面性癫痫相鉴别,而全面性癫痫中的强直-阵挛发作较少,很多被描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病例最终被脑电图证实属于部分性发作发展为全面性发作。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时脑电图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3例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13例患者中正常范围内脑电图1例,轻度异常脑电图2例,均为轻度中毒患者。这2例患者的脑电图在一周后复查时恢复正常范围。5例中度异常脑电图均为中度中毒患者,在一周后复查时4例脑波恢复仪波,但仍有较多量的0波,复型慢波及阵发性尖波消失。另1例为6—7Hz的0波,并仍有少量的复型慢波及阵发性尖波。5例重度异常脑电图其中4例为重度中毒患者,1例为中度中毒患者。第一次复查时脑波虽有改善但仍可见复型慢波及阵发性高幅尖波。这10例中一重度异常脑电图的患者在3月后第二次复查时,其中8例脑电图恢复正常范围,另2例脑波虽恢复到8—9Hz的仅波,但仍有较多量的θ波及少量的复型慢波,阵发性尖波消失。结论:毒鼠强中毒患者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中毒程度及临床症状相一致。其动态变化可反映病情的转归。提示脑电图检查可反映脑损害的程度,可为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