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肠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水。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使用营养液(TPN)的科室和处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我院2014年1月—6月分500张TPN处方资料。从处方分布、配方、剂量等进行分析,发现我院TPN处方基本合理,仍有部分处方存在不合理性。经过组织科室多方学习与协调,现临床医生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配方,关注TPN配伍稳定性、控制使用疗程减少TPN治疗的并发症,充分发挥了TPN支持治疗作用。

  • 标签: 处方 合理用药 TP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设计的儿童营养(TPN)液的应用情况,确保TPN支持药物的科学使用。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18例患儿个体化设计TPN液处方6120张加以收集,同时进行电子病历系统的相应查阅,根据临床诊断与儿童住院天数等相关信息,针对TPN液的使用疗程、各相关营养组分配比等情况加以统计与分析。结果:研究显示,儿童应用TPN液使用疗程1-4日为120例(28.7%),非蛋白热量合理,糖脂比合格率为88.4%。结论:本院儿童应用个体化TNP液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应加以改进。

  • 标签: 儿童 全肠外营养液 个体化 应用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胃肠营养支持不仅可维持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各种创伤的耐受性,还可减少胰腺分泌、促进胰瘘愈合,同时对于疾病恶化的病理过程有阻断作用;当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胃肠功能恢复、无胰腺继续坏死和腹腔内感染病灶时,应尽早开展肠内营养。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对生化指标的监测,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并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回报,遵医嘱及时调整营养液配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康复。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 肠内外营养支持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胃肠道肿瘤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而对照组患者在肠营养支持背景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3%,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术后临床活动中,肠内营养支持的干预方法较优秀,且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肠内营养支持 胃肠道肿瘤 临床疗效 观察组 对照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拟手术治疗的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营养评估及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给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第7天营养风险评分,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术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第1天及第7天营养风险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术后第1及第7天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第1天及第7天研究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CD3+,CD4+/CD8+及NK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1天及第7天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营养支持能够改降低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术期营养风险,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恢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道恶性肿瘤 营养支持 营养风险评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在短时间内不能进食,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患者胃肠动力不足,患者分解代谢功能不能正常运作,导致其身体免疫力低下,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营养治疗作为现代医疗的新方向,从医院开始首次应用肠营养支持以来,对改善胃肠道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及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情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胃肠道手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危重患儿在持续镇痛镇静下,常伴有胃排空延迟及吸收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而营养支持又是危重症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该文探讨胃肠超声在持续镇痛镇静患儿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1~12岁在持续镇痛镇静(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均采取经胃管间断输注法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根据餐前测量胃内残余量来调整输注量,观察组患儿定时于餐后通过胃肠超声监测胃窦运动指数(motility index,MI)及胃排空率来调整输注量。对比两组患儿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达到目标喂养速度的时间、肠内营养中断率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起始时间平均为(14.2±3.9)h,达到目标喂养速度时间平均为(72.0±20.8)h,肠内营养中断率为10%;对照组肠内营养起始时间平均为(18.5±2.7)h,达到目标喂养速度时间平均为(89.1±19.2)h,肠内营养中断率为33.3%。观察组在肠内营养起始时间、达到目标喂养速度时间及肠内营养中断率比较中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肠内营养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技术由于其无创性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是研究胃动力的一种潜在的有价值的工具,应用胃肠超声可提高肠内营养成功率,有助于降低患儿病死率。

  • 标签: 胃肠超声 镇痛镇静 胃窦运动指数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支持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或术后暂禁饮食,即于肠营养。在36~48h排除颅内压增高急性期,肠鸣音正常,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留置胃管鼻饲,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60例患者中,4例出现腹泻,3例出现便秘,其余53例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胃肠营养,各项营养指标显著改善,未出现误吸、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早期胃肠营养方便、经济,既可以有效地维护和利用胃肠道正常功能,预防消化道出血,又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早期胃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营养支持策略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院诊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营养支持策略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术后接受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43例患者接受有效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血清蛋白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蛋白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营养支持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患者中作用切确,值得应用。

  • 标签: 营养支持 胃肠道肿瘤 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0年1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56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肠内组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组给予术后早期肠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胃排空恢复时间,并比较CD4+/CD8+比值、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胃排空恢复时间均短于肠组P<0.05.肠内组CD4+/CD8+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体重水平显著高于肠组P<0.05.肠内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其营养和免疫状况,促进体重增加,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效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32-01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健康饮食也成为大部分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也有部分人们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并未做到健康饮食,这不仅使得人们出现肠胃功能混乱疾病,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工作,也使得身体健康质量下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肠胃外科患者手术后进入围手术期后,较多患者都出现营养不良问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恢复。本文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方式进行研究,为其营养支持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肠胃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营养支持 护理方式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就营养支持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综述。在术前,营养评估和准备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性。术中的营养支持能减少手术风险,术后的营养管理可加速康复。然而,个体化方案、标准化指南和综合应用仍面临挑战。因此,未来研究应注重个体化策略、指南制定和综合治疗的探索。

  • 标签: 营养支持 胃肠道手术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胃肠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症(PNAC)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PNA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15例)和预后不良组(5例)。收集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静脉营养时间、相关生化检查指标、主要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量化丙氨酸转氨酶(ALT)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PNAC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ALT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儿性别、体质量、胎龄、年龄、喂养方式、静脉营养持续时间、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碱性磷酸酶(AL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LYM)、尿培养、AST/PLT比值(APRI)及主要治疗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后良好组总胆红素(TBil)、A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单核细胞计数(MONO)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TBil(μmol/L):120.00±48.63比175.26±29.14,ALT(U/L):73.25±44.29比145.30±74.33,NEU(×109/L):2.55±1.29比5.08±4.10,MONO(×109/L):1.23±0.87比2.13±0.60,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是影响PNAC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ALT每升高1 U/L,预后不良发生的概率就升高3.6%〔优势比(OR)=1.04,95%可信区间(95%CI)为1.00~1.07,P=0.0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预后不良发生率与ALT呈正相关(r=0.49,P=0.03)。ROC曲线分析显示,ALT对PNAC患儿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 0.83,95%CI为0.00~1.00,P=0.03〕;当截断值为121.50 U/L时,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3%,提示ALT可作为临床预测PNAC患儿预后不良的主要指标。结论ALT为影响PNAC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因素尚不能评价PNAC患儿的预后。

  • 标签: 胃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症 预后不良 丙氨酸转氨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完全胃肠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于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5例外科危重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通过随机的方式将8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43例。对试验组的患者采用完全胃肠营养支持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接受完全胃肠营养支持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及其与各项指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62%,优于对照组的83.72%。试验组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各方面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外科危重患者进行手术后完全肠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要好于对患者进行完全的胃肠营养支持,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 标签: 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外科危重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进行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的操作过程,是药品调剂的一部分。PI-VAS发展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如何解决个体化医嘱审核、如何审核静脉用药和其他途径用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临时医嘱能否集中调配、如何解决运行成本的问题等。怎样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使PIVAS持续健康地发展以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静脉用药安全,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胃肠外 营养安全用药 作用
  • 简介:摘要相关研究资料表明,经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可有效的降低化疗药物对为危重患者的刺激,该方法在操作上具有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安全便捷等优点,与传统的置管术相比,还具有血管选择性大、穿刺点表浅等优点,最重要的便是避兔化疗药物对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可使病人不会因疾病降低食欲,造成营养缺失。

  • 标签: PICC管 肿瘤化疗 胃肠外营养 应用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周围静脉营养的穿刺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并进行胃肠营养液治疗的378例早产儿所使用的静脉穿刺部位(腋静脉组、四肢浅静组、头皮静脉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分别对其首次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三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行对比性研究。结果选择使用腋静脉(A)组、四肢静脉(B组、头皮静脉(C)组,三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留置时间A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其它2组,A组>B组>C组有差异(P<0.05);三组出现并发症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C组,(P<0.05)。而B组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胃肠营养选择腋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相比较,其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优于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胃肠外营养 腋静脉 头皮静脉 四肢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瘘患者手术后行肠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62例胃肠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取的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31例和观察组 3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为( 3.83±1.15) kg,对照组患者体重变化为( -2.06±0.87) kg,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及血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2.26%明显高于观察组 16.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肠瘘患者手术后行肠营养临床效果确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胃肠瘘患者 手术后 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胃肠营养的经验。探讨通过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配液、输液中严格无菌操作并采用合一方法,配制胃肠营养混合液。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温度和渗透压;密切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况。统计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胃肠营养中并发症情况。结果792例接受胃肠营养治疗,感染性、血栓性、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2%.0.75%.2.40%。结论加强胃肠营养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严重烧伤 胃肠外营养 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