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中药注射剂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指导.方法:选取行中药注射剂治疗的1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0例.对照组由医护人员常规给药,实验组则由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剂师三方联合给药,同时开展面对面教育以及集体培训,以确保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给药后,实验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老年人群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更高.结论:为有效控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统一组织临床医师、护士以及药剂师参与培训以及用药安全知识教育,确保其严格掌握配药时间、用药适应证、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简介:目的:确定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生物黏附剂中所选用促渗剂的种类及其用量。方法: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模型处理灌肠液,并采用HPLC法测定秦皮甲素在灌肠液中的含量。结果:0.5%,1%,2%,3%,4%,5%的薄荷脑作为促渗剂时,秦皮甲素的吸收度分别为0.015742,0.022566,0.016520,0.014586,0.012946,0.012818μg.mL-1.cm-1;0.5%,1%,2%,3%,4%,5%的冰片作为促渗剂时,秦皮甲素的吸收度为0.015664,0.016067,0.013753,0.012597,0.011899,0.011449μg.mL-1.cm-1。结论:薄荷脑和冰片对灌肠Ⅰ号中秦皮甲素都有较强的促渗透作用,1%薄荷脑及1%冰片对秦皮甲素的促透作用最明显。两药比较,薄荷脑的促透效果更强。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传统中药水煎剂与现代制剂的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药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传统中药水煎剂在保留多种药物成分的同时可能存在剂量不稳定、煎煮时间较长等问题,而现代制剂在药效稳定性和用药方便性方面表现出优势。然而,传统中药水煎剂在个体化治疗和整体调理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应用仍然具有一定价值。合理结合传统中药水煎剂与现代制剂,可在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实现更好的平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用于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率的价值。方法:2022年1月-12月某院未开展药学干预工作期间接诊的中药注射剂治疗病人100名为对照组,2023年1月-12月某院开展药学干预工作期间接诊的中药注射剂治疗病人100名为试验组。对比不合理用药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不合理用药率:试验组数据低至1.0%,而对照组数据则达到了11.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更低(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8.0%,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5.0%。相比较下,试验组的疗效更高(P<0.05)。结论:开展药学干预工作,可降低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率,提升病人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活血类中药生药颗粒剂与生药材、传统中药饮片提取效能。方法:将三七、桃仁和当归三种活血类中药材分别制成中药生颗粒、传统中药饮片,并经过粗粉碎处理后提取总挥发油量。随后进行煎煮,计算每次所得的煎出物在总敷出物中的比例。结果:在相同的提取条件下,无论是当归、桃仁还是三七这三种常见的活血类中药,它们的煎出率都会随着药物煎煮次数的增加而下降。在煎煮次数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传统中药饮片,中药生药颗粒剂的第一次煎煮可以得到更高的煎出率。在第2到第5次煎煮中,传统中药饮片相比于中药生药颗粒剂具有更高的煎出率。结论:在制造中药颗粒和配制传统中药饮片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中药煎煮的时间、次数等因素,以提高药效。
简介:摘要目的着重分析了我院2014年-2015年儿科中药剂类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注射中药剂类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儿,回顾分析不良反应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注射细辛脑注射液时,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1~3岁患儿ADR发生率相对较高,与其他的年龄段相比,差异比较显著,P<0.05;使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比较容易发生ADR,与其他给药方式相比,对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由于儿科应用中药剂类中药的注射剂比较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临床上要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08例,将其分成A、B两组,A组患者52例,采用单纯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即为对照组。B组患者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为观察组。观察与分析A、B两组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经中药和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B组患者,其痊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经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进行单纯治疗的A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用药的品种和疗程,从而减少患儿医疗费用。方法对在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发热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儿40名。实验组患儿采用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解热镇痛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中应用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患儿平均费用为150元,对照组患儿平均费用为320元,实验组患儿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退热搽剂及其穴药配用于发热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少因治疗儿童发热用药或治疗造成对机体伤害;减少注射用药的使用;有效地缩短用药的品种和疗程;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