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骨盆骨折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观察组(n=35)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77.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骨盆骨折患者效果优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以云南省宜良县某地区一处潜在不稳斜坡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斜坡的特征、成因及稳定,得到该潜在不稳斜坡在自重+暴雨情况(工况Ⅰ)下,稳定系数为1.02~1.08,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地震情况(工况Ⅱ)下,稳定系数为0.96~0.99,处于不稳状态。

  • 标签: 潜在不稳定斜坡 特征 成因 稳定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稳骨盆骨折(C型)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以往对骨盆骨折的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由于骨盆解剖结构较复杂,手术治疗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惧怕感染等因素使骨盆骨折的治疗发展缓慢。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地降低全身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减少出血量和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56例不稳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严密观察病情,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合并症的抢救及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病情,预防并发症,早期进行康复锻炼。5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2—4个月可完全负重行走,无肢体功能障碍。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1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及康复锻炼的整体护理。结果通过对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采用matta评分法。结论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盆骨折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稳骨盆骨折的临床特征与护理中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78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作为讨论对象,随机分为均等两组,一组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的患者要远高于另一组,达到临床治愈率90%。结论所以对病人有针对性的护理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护理人员强化临床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治愈率,舒适的护理在不稳骨盆骨折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较好,患者们较为满意且值得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临床特点 护理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幼儿不稳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例幼儿不稳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3、16个月;致伤原因均为汽车碾压伤.损伤情况:1例女性患儿右髂骨骨折、右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骶髂关节脱位,伴有失血性休克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另1例男性患儿耻骨联合分离,左髂骨骨折,伴有左股骨干骨折.2例患儿骨盆骨折按Torode-Zieg分型均为Ⅳ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为5、18d.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本组2例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6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400mL.2例患儿术后分别获48、19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2例均为优.2例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0、12周.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分别为91、95分,疗效评定均为优.末次随访时2例患儿双下肢均等长,行走无疼痛,下肢无旋转,步态良好.结论儿童骨盆骨折临床并不多见,<2岁的幼儿更是极其罕见.对于移位明显且伴有耻骨联合分离及骶髂关节脱位的幼儿骨盆骨折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 简介:摘要:本文记录2019年09月~2021年0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案例。严格按照Tile分型,将82例不稳骨盆骨折分为:B1型9例,B2型22例,B3型17例,C1型19例,C2型15例;经过对B型与C型骨折病例行相对应的手术治疗,进行疗效分析与结果探讨。结果:完成了对骨盆骨折类型与术后稳定的技术性讨论,并对手术时机的重要性和手术方式进行了深入总结。

  • 标签: 骨盆骨折 常规手术 骨折类型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病例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科室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的病例80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两组分别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和外固定支架治疗。进行术后随访,对治疗后的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愈合时间、尺偏角、掌倾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腕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稍小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能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骨折,可靠方便,并发症较少,效果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法,值得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 不稳定性骨折 老年 T型锁定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骨折采取不同类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比分析普通T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n=20)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研究组,n=20)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的效果。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骨折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优良率高,而且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普通T型钢板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与传统切开入路三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24例单侧不稳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均为AO C1.3型骨盆骨折,术前均接受神经核磁检查明确腰骶神经未被骨折断端或骨块卡压;骨盆损伤均一期采用前后联合固定,骶骨骨折采用三角固定。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组[简称机器人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6.3±1.2)岁(范围,22~56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4例,Ⅱ型8例;神经损伤2例,Gibbons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和传统后正中切开入路组[简称切开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38.2±1.6)岁(范围,19~58岁);Dennis骶骨骨折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神经损伤3例,Gibbons分级Ⅱ级2例,Ⅲ级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Majeed功能评分采用t检验,Mears和Velyvis评价、内固定置入准确度、骨折愈合率采用卡方检验,术后感染率采用Fisher精确检验,Gibbons分级变化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3.2)个月(范围,14~36个月)。手术时间,机器人组为(100.3±14.5)min,切开组为(202.0±18.5)min;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为(180.0±17.4)ml,切开组为(850.0±15.2)ml;术中透视时间,机器人组为(23.3±4.5)s(包括切开前机器人扫描定位图像时间);切开组为(90.0±7.7)s。Mears和Velyvis评价,机器人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切开组解剖复位7例,满意4例,不满意1例;两组复位满意率均为91.7%(11/12)。两组均置入36枚螺钉,其中机器人组螺钉置入准确率100%,切开组螺钉置入准确率为77.78%(28/36)。两组骶骨骨折均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机器人组(8.5±1.9)个月,切开组(12.8±2.4)个月。Majeed评分,机器人组(86.2±3.4)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切开组(84.2±2.7)分,其中优6例,良4例,可2例。机器人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切开组术后出现1例伤口深部感染,2例表浅感染,感染率为25%。Gibbons分级,机器人组1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切开组2例由术前Ⅱ级恢复至术后Ⅰ级,1例Ⅲ级恢复至术后Ⅱ级。机器人组与切开组患者Gibbons分级变化、Mears和Velyvis评价、骨折愈合率、Majeed评分及术后伤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而在手术时间(t=14.99)、术中透视时间(t=32.13)、术中出血量(t=100.46)、内固定置入准确率(χ2=9.00)及骨折愈合时间(t=4.87)方面,机器人组均优于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入路三角固定与传统切开固定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少、出血量小、内固定置入更为准确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单侧不稳骶骨骨折的更优选择。

  • 标签: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HS、PFN及FHR治疗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89例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DHS治疗组、PFN治疗组及FHR治疗组,对各组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系统评定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FHR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髋关节功能上,均明显高于DHS治疗组及PFN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R治疗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是临床治疗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股骨近端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老年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29)。研究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参照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55%,与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79.31%比较具有明显区别(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4%,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显著,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建议在老年不稳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期间推广应用。

  • 标签: 半髋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评价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不稳骨折,应用生物型加长柄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下沉及脱位.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于出院后9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他患者生活均可自理.Harris评分标准优28例,良4例,可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91.42%.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术后可早期下地、并发症少,明显改善预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假体;股骨加长柄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效果。方法:以2021年01月至2023年01月为研究起止时间,选取此时段院内治疗的老年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0例进行分析,对其随机分组,35例/组。对比组:选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选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不同治疗下的骨折痊愈时间、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骨折痊愈时间短于对比组,且髋关节功能较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比组,但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而言,为老年患者选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可改善髋关节功能,加快骨折痊愈,且并发症发生较少,适合普及。

  • 标签: PFNA内固定术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应用到不稳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的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所选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此期共有220例因不稳心绞痛而到我院接受治疗与护理。其中有110例所实施的护理模式为预见性护理干预,设置为预见性组;另有110例患者所实施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干预,设置为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经由护理干预之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中,共有8例出现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27%;常规护理干预的110例患者中,共有30例出现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7.27%。组间数据差异有呈现出显著性的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应用效果 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