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明繁蜂棚中蚜霉病的病原种类及防治技术,采集繁蜂棚中感病蚜虫和空气中的真菌,通过显微形态学和转录间隔区(ITS)扩增证实繁蜂棚内寄生蚜虫的病原真菌为蚜虫枝孢霉(Cladosporiumaphidis);密封试验箱内的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在0.5g/m3和1g/m3剂量下,三氯异氰尿酸的总杀菌率可达92.31%和92.31%,对蚜虫枝孢霉的杀灭率分别达80.00%和83.33%;二氧化氯的总杀菌率可达97.88%和83.35%,对蚜虫枝孢霉的杀灭率分别达100%和93.33%;利用含三氯异氰尿酸钠的熏蒸剂熏蒸繁蜂棚,对蚜霉病的防治效率达69.65%。
简介:应用分子蒸馏技术加工冷压甜橙精油,分离得到轻相与重相两个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鉴定出甜橙精油轻相组分中含22种化合物,重相组分中含40种化合物。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甜橙精油轻相和重相组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78~3.125μL/mL。抑菌活性受不同pH和温度条件的影响,酸性环境下轻相组分的抑菌效果较好,碱性环境下重相组分的抑菌活性更强。在高温处理下,轻相组分对细菌的抑菌效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重相组分的抑菌效果有所减弱。
简介:文章对杭州临安市社会福利中心、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杭州第二社会福利院、杭州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4家养老机构户外绿地使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户外花园的可接近性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老年人在花园中最喜欢的活动为散步和闲聊,常以2~5人的小团体展开活动;花园中吸引老年人停留的场所具有宜人的小气候条件、充足舒适的坐憩设施以及优美的风景等特点,而缺乏无障碍设计和坐憩设施则会阻止老年人停留;老年人喜欢花园中种植开花、结果的植物,喜欢红色、粉色、橘色和黄色等鲜艳花卉,喜欢欣赏花朵较大的、成片种植的花卉。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对应的设计建议,为杭州地区养老环境和其他地区的养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简介:目前,国内利用豌豆提取豌豆蛋白会产生大量废弃液体,这些液体称为次豌豆浆,其中含有大量的豌豆淀粉。一些企业将这部分液体直接排放或者用于生产饲料,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豌豆蛋白的提取工艺及其余下的次豌豆浆发酵乙醇展开研究,采用酸沉法对豌豆蛋白进行提取,然后通过试验探究次豌豆浆发酵乙醇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50g碗豆中蛋白含量10.84g,淀粉含量20.34g,淀粉水解率达到理论值的83.7%;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菌液接种量10%,发酵液pH值4,摇床转速200r/min。在该条件下,乙醇产量达到28.36g/L,糖利用率达到98%,乙醇产量达到理论值的88%。对次豌豆浆发酵乙醇工艺展开研究将为豌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奠定一定基础。
简介:DNA条形码技术是基于物种种内特异性和种间多样性利用一个或几个标准的DNA片段(DNAbarcode)构建生物鉴别数据库。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豆科牧草matK和rbcL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4对通用引物对豆科五个主要牧草属(苜蓿属Medicago,车轴草属Trifolium,红豆属Onobrychis,小冠花属Coronilla,野豌豆属Vicia)的六种牧草进行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筛选出六种牧草的四个标记位点5’端和3’端保守序列,并对各标记位点保守区内的核苷酸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单倍型分析,数据表明:matK1、matK2、matK3均有5个单倍型,五个牧草属有其特有单倍型;rbcL基因有6个单倍型,车轴草属白三叶和红三叶有其特有单倍型。根据matK(matK1,matK2,matK3)和rbcL基因筛选的四个标记位点为六种牧草建立了相对应的特异DNA识别码。说明matK和rbcL组合后可作为豆科六种牧草的潜在条形码。
简介:为研究涡流产生的水力空化效应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探讨水力空化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五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涡流出口压力、空化时间、壳聚糖浓度、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浓度、三聚磷酸钠(TPP)浓度对壳聚糖抗菌微球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涡流出口压力0.3MPa,空化时间15min,壳聚糖浓度3.0g/L,MIT浓度0.6mmol/L,TPP浓度2.5g/L,载抗菌剂的壳聚糖微球包封率达(50.17±1.95)%,说明水力空化适合用于强化壳聚糖抗菌微球的制备工艺。
简介:本文以霍林河南露天矿为研究区,利用该区1986年、1996年、2008年、2013年四期遥感影像,在Arc—GislO.0及Fragstasts4.0软件支持下,分析矿区近27年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而研究开矿导致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从景观水平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由于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斑块总量增多,联接度提高,相对应的景观破碎性、景观多样性呈现增加的趋势,景观格局的稳定性逐渐下降。(2)通过计算得到的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作用下,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由1986年的1.1999增加到2013年的1.4599,但土地复垦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态风险指数增加的速度。
简介:实验观测了青皮竹(BambusatextilisMcClure)和慈竹(B.emeiensis)不同发育期(竹笋、幼竹和成年竹)的解剖特征,包括组织比量、基本组织、维管束及纤维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成熟,2个竹种的基本组织比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输导组织和纤维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基本组织的减小量基本上等于纤维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增加量。在同一发育期慈竹的维管束密度大于青皮竹。纤维长度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变长和增宽,在同一发育期,纤维细胞的直径中部大于基部和顶部。竹子发育期间,纤维直径、双壁厚、长宽比及腔径比都随竹龄增加而增大,壁腔比则呈现下降趋势。2种竹材维管束的径向宽度均大于其弦向宽度。
简介:以独本菊金背大红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不同处理下植株的外观品质生长指标(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茎粗、茎叶干重)和开花指标(花径、花高、舌状花数、花干重),研究复混肥(NPK:9-8-9+10%腐殖酸+10氨基酸)的不同施肥方式(是否增施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对独本菊外观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施肥量(单一复混肥处理为6.5g/次,增施有机肥的处理为5g/次)和施肥时期(8月10日有机肥、8月20日、9月5日、9月20日复混肥按量施入),能够满足独本菊的需肥要求,达到独本菊评比的外观品质水平。复混肥增施有机肥后,对提高植株生长发育指标具有明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