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黑色素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黑色素瘤化疗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黑色素瘤化疗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黑色素瘤 化疗 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 干预研究
  • 简介:摘要: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是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基底层中的成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极其罕见,约占所有原发性食管恶性肿瘤的 0.1%-0.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6 月于本院收治的 1 例患者,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总结了 PMME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 PMME 的认识,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食管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CT表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22年期间确诊的20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对其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同时,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临床病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占75% (15/20),女性占25% (5/20)。平均年龄为52岁 (范围:37-68岁)。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食管管壁的增厚。CT表现主要包括食管内腔狭窄 (85%),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 (75%),食管管壁钙化 (55%) 和淋巴结转移 (40%)。其中,表现为食管内腔狭窄的患者中,约50%合并有食管溃疡。病理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均有黑素沉着,均表现为恶性生长特点,伴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和转移。另外,肿瘤组织的肿瘤直径与CT表现的食管管壁增厚程度呈正相关 (r=0.73, p

  • 标签: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CT表现 临床病理分析 食管内腔狭窄 食管管壁不规则增厚
  • 简介:摘要双侧弥散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ilateral diffuse uveal melanocytic proliferation,BDUMP)是一种罕见的以双眼弥漫性葡萄膜增厚和良性黑色素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副肿瘤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中老年人,可引起双眼视力逐渐丧失,眼底表现为多发性类圆形斑片状病灶,病灶周围伴橘红色多边形色素性沉着,呈现出长颈鹿斑样改变。多模式影像学技术和实验室免疫学检测可协助诊断。其预后较差,血浆置换疗法联合针对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58-164)

  • 标签: 双侧弥散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 副肿瘤综合征 葡萄膜疾病/免疫学
  • 简介:摘要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inonasal malignant melanoma,SNMM)是一种罕见且预后不良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鼻腔黏膜中的树突状黑色素细胞,属于弥漫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因其恶性程度高,可侵犯鼻窦、眼眶,致面部隆起畸形,并且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因此其预后往往较差。对于早期SNMM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晚期则以放化疗、免疫治疗等保守治疗为主。本文围绕SNMM展开讨论,更加全面地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女,85岁,2018年12月10日因肉眼血尿10 d就诊于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占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原发性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未进行后续治疗。术后17个月复发,再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15 d患者因恶病质死亡。膀胱原发性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非常罕见,易误诊,诊断需依靠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本病预后差。

  • 标签: 膀胱 原发性 少色素性 恶性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毛囊黑色素干细胞(McSCs)是一种特殊的干细胞群,存在于毛囊隆突区中,调控含色素毛囊的再生。复杂的外部微环境和宏观环境结合内部因素,调控着生理性毛发再生和病理损伤中McSCs的静止和激活。McSCs的研究是一个新兴领域,有助于探索正常黑色素细胞发育的潜在分子机制,以及干细胞系统缺陷所导致的疾病病理过程。该文通过综述McSCs生存、维持、增殖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以及在色素沉着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展示McSCs在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中作为通用供体的巨大潜力。

  • 标签: 黑素细胞 干细胞 毛囊黑色素干细胞 色素沉着障碍性疾病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采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就诊的116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手术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采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 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4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分子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男女各7例,年龄52~88岁,平均年龄69岁。肿瘤肉眼观呈息肉样或溃疡型改变。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方式多样,大多呈巢状排列,部分围绕血管呈假菊形团样排列,梭形细胞呈条束状及鱼骨状排列;肿瘤细胞形态丰富,细胞呈上皮样、梭形及气球样改变,部分区域失黏附,胞质嗜双染或嗜酸性,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异型性显著,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部分肿瘤细胞中可见黑色素沉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4例HMB45、S-100蛋白、SOX10及Melan A均为阳性。分子检测14例患者中有1例发现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c.1659_1660insA移码突变,14例患者均未发现BRAF及NRAS突变。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0~95个月,10例存活,1例复发及3例发生转移的患者死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确诊依赖HE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本组中1例患者发现C-KIT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c.1659_1660insA移码突变,可能会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73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并初步探索其在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结合肿瘤细胞系百科全书(CCLE)数据库RNA-seq结果,分析CD73编码基因NT5E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芯片中145例(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进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黑色素瘤患者,男78例,女67例,平均年龄61.2岁)黑色素瘤及癌旁组织中CD73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数据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通过CD73过表达慢病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系构建CD73过表达稳转株,并将其设立为CD73过表达组,以转染阴性对照病毒的黑色素瘤细胞系为对照组。运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D73过表达组及对照组细胞中CD73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CD73过表达组及对照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比较CD73过表达组及对照组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对CD73过表达组及对照组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及GO、KEGG等分析,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AKT及pGSK3β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釆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黑色素瘤组织中,CD73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CD73高表达与较高的Clark分级(P=0.014)及临床分期(P=0.040)相关。CD73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及无病生存时间都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CD73表达水平、Clark分级及临床分期是影响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调CD73表达后,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在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明显增强(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CD73参与多条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其中pAKT及pGSK3β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73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成瘤,CD73有望成为黑色素瘤新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黑色素瘤 细胞增殖 肿瘤侵润 CD7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Ki-67表达水平对早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预后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收治的Ⅰ~Ⅲ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将Ki-67以25%表达水平分为4组,分别用0(0~24%)、1(25%~49%)、2(50%~74%)和3(≥75%)表示。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肿瘤厚度、溃疡,Clark分级、基因突变、AJCC第8版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ECOG分级,是否干扰素辅助治疗等)及其生存信息。对不同Ki-67水平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计306例患者被纳入分析中,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8岁,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Ki-67表达0~3组患者比例分别为53.9%、29.4%、14.1%和2.6%; 4个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FS)分别为42、33、18、4个月(P<0.001); 4个组总生存(OS)期分别为NA、72、35、19个月(P<0.001)。Ki-67表达水平以25%为连续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RFS的HR=1.43(95%CI为1.13~1.80, P=0.002); OS的HR=1.61(95%CI为1.20~2.15, P=0.001)。结论Ki-67表达与早期皮肤黑色素瘤的预后相关。Ki-67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Ki-67有可能成为中国早期皮肤黑色素瘤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早期皮肤黑色素瘤 Ki-67表达水平 生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WHAZ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初步检测YWHAZ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使用GEO数据库分析YWHAZ在皮肤黑色素瘤与良性痣间的表达差异,使用TCGA皮肤黑色素瘤数据集分析YWHAZ表达与皮肤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体外实验,敲减YWHAZ在皮肤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改变。结果黑色素瘤组织中YWHAZ的平均相对表达量5.785±0.128,明显高于良性痣中YWHAZ的平均相对表达量(4.704±0.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3,P=0.0002);YWHAZ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期(47.28个月)较低表达组(89.13个月)明显缩短(P=0.008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YWHAZ敲减后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减慢、凋亡细胞比例增加、迁移及侵袭能力减弱。结论YWHAZ在皮肤黑色素瘤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降低YWHAZ表达水平可抑制黑色素瘤的恶性表型。

  • 标签: 黑色素瘤 YWHAZ 癌基因 预后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5期
  • 机构: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布了备受业界关注的免疫组合疗法Opdivo+Yervoy用于黑色素瘤一线治疗的数据。与Yervoy单药疗法相比,Opdivo+Yervoy组合疗法取得了非常高的客观缓解率(61%vs11%),完全缓解率22%,疾病恶化或死亡风险降低60%,疗效之强劲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前所未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颌恶性黑色素瘤伴发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本文报道1例80岁女性,下颌牙龈肿块,组织形态学显示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局灶见柱状细胞、中间样细胞、少量黏液细胞构成的多个扩张腺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1)恶性黑色素瘤细胞:HMB45、Melan A、S-100蛋白等阳性,Ki-67阳性指数为90%;(2)黏液表皮样癌细胞:p63、细胞角蛋白(CK)5/6、过碘酸雪夫染色等阳性。本例患者于手术后14个月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选择7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A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B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症状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监测情况;不良反应。结果B组疗效、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症状改善的时间、细胞因子水平监测情况相比较A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可获得较好预后。

  • 标签: 孟鲁司特 老年支气管哮喘 细胞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罕见,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本例患者为90岁男性,肿瘤切除后3个月即发生颅脑多发转移,随后予以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放射治疗,但效果不佳,于术后8个月死亡。

  • 标签: 肺原发性黑色素瘤 帕博利珠单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恶性黑色素瘤(IMM)的外科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例IMM患者(包括3例原发性和4例继发性),均行经颅微创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尽可能多切除肿瘤;术后根据患者病情,予以随访、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和(或)再次手术或综合治疗。结果7例患者最终均先后死亡;3例原发性IMM患者中,全切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一例,术后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7个月和1个月;4例继发性IMM患者中,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生存期分别为32个月、13个月、12个月及5个月。结论IMM患者的总体预后差,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和颅内病灶是延长其生存期的关键。

  • 标签: 恶性黑色素瘤 颅内转移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尿液以身体内环境的平衡为前提,以保持血液形状处于平衡的状态,由肾脏制造,在膀胱内储存一定量时,才经由尿道排出,当人体平衡由于疾病、药物的原因,打破内环境平衡时,尿液会发生颜色和形状的改变。本文通过临床黑色素尿液1例病例,追溯病史,查找原因,探索临床尿液颜色及现状改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疾病的诊治及时提供依据。

  • 标签: 抗震颤 药物 黑色素尿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SMM)的MRI表现,并提出T1WI和T2WI信号分型方法,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8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63例SMM的MRI表现,并根据肿瘤最大层面内T1WI和T2WI不同信号面积所占比例分为Ⅰ~Ⅳ型。T1WI信号分型标准:Ⅰ型,肿瘤内高信号面积≥50%;Ⅱ型,肿瘤内高信号面积<50%;Ⅲ型,肿瘤不含高信号,等信号区域面积≥50%;Ⅳ型,肿瘤不含高信号,低信号面积≥50%。T2WI信号分型:Ⅰ型,肿瘤内低信号面积≥50%;Ⅱ型,肿瘤内低信号面积<50%;Ⅲ型,肿瘤不含低信号,等信号面积≥50%;Ⅳ型,肿瘤不含低信号,高信号面积≥50%。统计各型所占比例。结果SMM T1WI信号分型:Ⅰ型27例(42.9%,27/63)、Ⅱ型25例(39.7%,25/63)、Ⅲ型4例(6.3%,4/63)、Ⅳ型7例(11.1%,7/63);T2WI信号表现:Ⅰ型29例(46.0%,29/63)、Ⅱ型28例(44.4%,28/63)、Ⅲ型2例(3.3%,2/63)、Ⅳ型4例(6.3%,4/63)。其中T1WI和T2WI均为Ⅰ型的16例。结论MRI信号分型能区分典型和不典型SMM,典型SMM T1WI和T2WI均表现为Ⅰ型信号,容易诊断,但所占比例不到1/2;对不典型SMM,肿瘤T1WI上如有高信号或T2WI上有低信号,都应考虑有黑色素瘤的可能。

  • 标签: 鼻窦肿瘤 黑色素瘤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