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病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安全性明显提升,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病理评分都得到明显的降低,患者预后效果得到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肺功能特点,为SMA多学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SMA多学科门诊就诊的30例SMA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Ⅰ型1例、Ⅱ型18例、Ⅲ型11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岁~21岁10个月。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分型SMA患者的临床特征、脊柱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肺功能特点,探讨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可能影响因素。肺功能以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呼气峰值流量(PEF),结果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测量Cobb角以评价脊柱侧弯。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Ⅱ型SMA患者肺功能与年龄及Cobb角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Ⅱ型SMA患者Cobb角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例Ⅰ型患者肺功能显示FVC、FEV1下降;18例Ⅱ型患者中14例存在肺功能异常(77.8%):12例FVC不同程度下降(66.7%)、10例FEV1不同程度下降(55.6%)、12例PEF不同程度下降(66.7%);11例Ⅲ型SMA患者中,1例出现FVC下降(9.1%)。Ⅱ型与Ⅲ型SMA患者的肺功能比较显示,Ⅱ型SMA患者FVC、FEV1、PEF显著低于Ⅲ型SMA患者[(62.4±31.8)%比(90.8±11.0)%,(66.3±33.3)%比(97.8±9.9)%,(65.3±30.1)%比( 98.6±21.1)%,均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Ⅱ型SMA患者FVC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64、-0.865,均P<0.001),FEV1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78、-0.863,均P<0.001),PEF与年龄、Cobb角相关(r=-0.831、-0.783,均P<0.001),Cobb角与年龄相关(r=0.922,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Ⅱ型SMA患者FVC与Cobb角呈线性相关(R2=0.748,P<0.001),FEV1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770,P<0.001),PEF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690,P<0.00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obb角与年龄呈线性相关(R2=0.851,P<0.001)。结论SMA患者肺功能损害可出现FVC、FEV1、PEF下降。不同分型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不同。随着年龄增长,Ⅱ型SMA患者Cobb角增加,FVC、FEV1、PEF下降。了解SMA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对其开展多学科个体化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治疗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一年内,我院收集的 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数字法随机对患者进行抽取,各抽取 23例设为对照和研究两组,研究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要低( P< 0.05),不良反应比对照组要低( P< 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具有临床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2014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60例。我们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中医疗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一种以神经退行性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核心症状为视觉障碍和顶枕叶皮质萎缩相关的认知功能衰退,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后部皮质脑萎缩、血流灌注减少及代谢减低。PCA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是后部皮质的淀粉样斑块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为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减低及总tau蛋白和(或)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增加,故认为PCA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一种非典型形式。然而部分PC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可能同时满足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并且与AD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呈现阴性,提示PCA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物机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也促使PCA工作组就PCA分类及诊断建立了新的共识,以促进AD、非典型AD及相关综合征的研究。文中就最新提出的PCA分类及诊断标准做一简要介绍和解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纳入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将其分为2组常规药物治疗38例作为对照组,胃复春治疗38例作为试验组,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8.9%;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嗳气、上腹痛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5.3%、10.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胃复春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各项症状,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