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陈万金及其同事指出,单基因神经疾病是研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机制及治疗的重要窗口。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导致膀胱的贮尿、排尿等功能被破坏。一般患者会出现各种泌尿系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肾衰竭,使其生存质量受限,增加患者的远期死亡率。现代关于此病治疗有较多研究,可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本文就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是医院的重要服务之一,总的来说神经外科的护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在当前的护理模式下,还存在许多护理的不完善,导致存在潜在的风险因素,对护理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神经外科风险因素的分析与控制对于发展神经外科正常医学活动极为重要。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护理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介入术的应用能够对疾病诊断、治疗等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临床护理指明方向,促使护理工作迈向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以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了介入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策略,相关内容如下。

  • 标签: 神经内科 介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神经鞘瘤病(Schwannomatosis,SWNTS),亦称神经纤维瘤3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3,NF3),可呈散发性或家族性发病,是一种以多发神经鞘瘤为特征的罕见疾病。因其临床症状与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相似,常常造成两者在鉴别诊断上的困难。NF3的发病机制是极其复杂的,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就近20年来有关NF3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NF3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鞘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3型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麻醉主要包括3个方面:脑肿瘤手术麻醉、脑血管病手术麻醉和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手术麻醉。文章就以上3个方面的麻醉进展进行论述,并对2020年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围手术期管理、围手术期药物应用、麻醉方法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外科 麻醉 脑肿瘤 脑血管病 颅脑创伤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引起细胞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的感觉能力或运动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最终导致截瘫或四肢瘫痪。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在神经保护药物、生物材料、干细胞技术、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可能被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尽管在院前护理、医疗和外科管理以及康复治疗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但许多脊髓损伤患者仍然经历着严重的神经系统残疾,且许多基础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在转化为临床试验时没有显示出相关疗效,因此,可能需要同时利用多种治疗方法的组合疗法来达到满意的结果。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探索的脊髓损伤病理生理学机制、脊髓再生的影响因素及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的治疗策略,并强调了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

  • 标签: 脊髓损伤 病理生理学 神经保护 神经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某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改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安全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探析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于神经外科中纳入240例患者参与至本次研究中,其均存在有不同类型的神经外科疾病,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同时,其中120例患者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收治,其余120例为实施后所收治,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措施下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可能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护理风险管理。 结果:在实施前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组内120例患者中出现16例风险事件,而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仅出现2例,相比之下安全性明显更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神经外科中的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复杂,应当从患者、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等角度予以改进。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优化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判断小儿神经内科治疗效果。方法:本文研究通过2021年2月至5月到我院治疗的小儿神经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通过分析小儿癫痫病与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有效性,判断小儿神经内科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小儿癫痫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复发率不高,并发症临床表现不显著。结论:药物治疗是当前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有力依据,在治疗中不断完善用量促使治疗效果理想化。

  • 标签: 小儿神经内科 癫痫病 病毒性脑膜炎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神经解剖学被认为是临床神经科学的关键。这是解剖学课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也是“神经恐惧症”的原因之一,其主要含义是在不久的将来对神经病学的选择产生负面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确定了几种教育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促进深度学习。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回顾文献,以确定最有效的人类神经解剖学教学方法。

  • 标签: 临床教学 神经解剖学 虚拟现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保护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1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高压氧治疗,观察组采取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颅脑外伤 高压氧 神经节苷脂 神经保护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治疗,实验组则是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且实验组病人的生活质量情况也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具备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胸椎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下,剑突上正中小切口及胸骨左缘第3或第4肋间小切口入路行经胸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术的疗效、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采用不同微创入路行TEE引导下经胸VSD封堵术的179例2岁以内(3~21个月)VS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剑突上正中小切口(切口大小为1.0~1.5 cm,A组)87例,采用胸骨左缘第3或第4肋间小切口(切口大小为1.0~1.5 cm,B组)92例,两组均经右心室面无血管区穿刺完成封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封堵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胸液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A组及B组的封堵成功率分别为97.7%(85/87)和96.7%(89/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52.7±15.4)min和(39.3±12.3)min,术后胸液引流量分别为(49.2±11.8)ml和(31.7±6.9)m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近中期发生胸廓畸形4例,B组无胸廓畸形发生。随访12~72个月,两组均无封堵伞脱落、残余分流、房室传导阻滞、瓣膜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剑突上正中小切口及胸骨左缘第3或第4肋间小切口入路行TEE引导下经胸VSD封堵安全、可行,且后者与前者相比操作更简便、用时更短、胸液引流量更少,创伤更小、更美观,同时避免了胸廓畸形的发生。对于术中TEE评估封堵概率低的患儿,为避免多处皮肤切口,采用剑突上小切口更合适。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心脏封堵器 婴儿
  • 简介:摘要65岁女性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1天。4个月前患者因外伤致腰椎骨折,行腰椎固定术治疗,术中使用骨水泥。X线胸片检查示心影处条形致密影。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约7 cm长线状高回声,呈游离状态,心包大量积液。腹主动脉CTA检查提示腰2、3椎前条状钩形致密影。急诊行手术治疗,取胸骨正中中下段切口,切开心包,清理积血后见右心室流出道针样异物外漏,取出异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持续封闭负引流治疗骨科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接收的创伤感染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100例,入选患者入院时间范围为2020年2月-2020年11月,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常规引流患者划成对照组,给予持续封闭负引流患者划成试验组,两组治疗方法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良好,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更快,住院时间更短,换药次数更少,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骨科创伤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