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人选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采用推拿、针灸加TDP照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功能锻炼联合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提高,分别高达52.08%和95.83%,而无效率则明显降低,仅为4.17%,其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联合推拿、针灸加TDP照射治疗对于改善和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治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取7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与骨折内固定组进行对比研究,每组35例,骨折内固定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骨折内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1%骨折内固定组为77.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从并发症的发生率来看,观察组为8.6%对照组为11.4%相比而言,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要好于骨折内固定术,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筋活血外洗方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的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3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修复损伤的三角韧带,术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舒筋活血外洗方熏洗,采用改良Weber踝关节骨折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在疼痛、步行和踝关节功能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活动、放射学及距下关节功能方面,两组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舒筋活血外洗方能有效改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提高关节的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膝关节手术后镇痛疗效及两种不同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的膝关节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地佐辛、芬太尼两组每组40例,术后行PCIA。配方分别是地佐辛组地佐辛0.8mg/kg加雷莫司琼0.6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50ml。芬太尼组芬太尼16μg/kg加雷莫司琼0.6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50ml。两组患者术后15min,PCA量都为1.5ml,患者清醒拔出气管导管后接静脉镇痛泵,启动镇痛泵,由急性疼痛服务小组进行全面管理,对患者进行VAS(视觉模拟评分法)、BCS(舒适度评分)、Ramsay(镇痛评分)评分。结论发现膝关节术后应用地佐辛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其不良反应低于使用芬太尼组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见,地佐辛所具有的独特药理作用,使地佐辛成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抽取2011年07月至2014年09月,我院应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技术,结合改良使用“哈巴狗”钳及肠钳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微创心脏手术54例,通过术前认真准备、术中仔细配合、术后及时随访,54例患者平安度过围术期。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术中上下腔静脉阻断充分,无漏血,无上下腔静脉损伤,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41-217min,平均(83.57±32.6)min,主动脉阻断23-135min,平均(62.7±11.2)min,术后胸腔引流量80-550ml,平均(155±47)ml,术后住院9-17天,平均(12.7±3.2)天,无二次开胸止血,无切口、纵膈、胸腔感染,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前需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使其配合手术,术中配合主要做好抗凝剂的准备及抗凝剂使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的外周作用。方法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腔内注射100gLeptin后,取胫骨平台,分别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胫骨平台软骨中Leptin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变化。结果骨关节炎关节软骨Leptin、IGF-Ⅰ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关节软骨;Leptin并不能增加或减少骨关节炎晚期关节软骨IGF-Ⅰ的表达。结论Leptin是软骨细胞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外周调控因子,但对骨关节炎晚期关节软骨保护作用不明显。
简介:目的:通过明确膝关节周围皮神经各个分支的相对位置为临床通过去神经化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具成年防腐尸体(4下肢)及2具新鲜成年尸体(2个下肢)进行解剖,明确各个神经支及皮神经走行的毗邻关系。并通过对这些神经进行磁共振扫描,给临床提供直观立体的形态学参考。结果膝关节周围恒定出现三支皮神经,其分别为股内侧皮神经、隐神经髌下支、股中间皮神经。这些神经位置表浅、直径较细,局部视图较难分辨。通过磁共振三维成像,能够进一步明确神经的走行关系,使各个分支与膝关节周围骨性标志和相对位置易于观察。结论通过膝关节周围皮神经的解剖,可明确在实施膝关节置换术后引起疼痛的病变神经,为指导临床实施去神经化手术解除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神经源性疼痛提供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的患者48例分为实验和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和肠道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后患者比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效果好,有效率高,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简介:背景:前期实验自行研发了一种可进行成骨及成软骨双向诱导分化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目的:探索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的力学刺激能否提高组织工程骨软骨修复山羊膝关节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青山羊12只,制作双侧后肢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缺损处均植入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成骨诱导2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体,不同的是实验组将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置于磁力搅拌仪上给予力学刺激,对照组未给予力学刺激;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置。植入后12,24周进行大体观察,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新生软骨与骨组织生成,实验组修复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无新生软骨生成。表明通过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阶段的力学刺激,可以改善以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物对膝关节缺损的修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带袢钢板双(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峰端骨折效果。方法对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峰端骨折12例均采用带袢钢板行韧带重建,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进行评分。结果患者经3~12个月随访,切口愈合良好,肩关节疼痛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可,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肩锁关节复位和骨折愈合优良。结论应用带袢钢板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峰端骨折具有术口小,创伤少,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发生率低,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无需二次取出,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经验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30例食管癌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30例食管癌患者在接受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并未出现死亡,仅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在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了呼吸道感染,3例患者出现了左膈下脓肿,1例患者出现肺不张。但是在对患者的术后随访过程中,5例患者出现了反流性食管炎,4例患者死亡,但不是食管癌造成的,死亡原因如下2例患者心肌梗死、1例外伤、1例脑出血。结论全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扩大患者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断绝食管癌的转移途径,而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几率,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保证对各种医疗器械操作的熟练性,做好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治疗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方法2009年1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16例髋臼骨折病人,患者均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治疗髋臼骨折,结合围手术期予以心理护理、常规行骨牵引护理预防骨牵引处感染和肢体短缩,体位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褥疮,辅助患者下肢功能锻炼,饮食指导等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18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3例;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2例。2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发现股骨头坏死,2例患者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计算机辅助治疗髋臼骨折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