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从影像表现鉴别可逆性脑白质后部综合征(RPLS)。方法分析我院1例可逆性脑白质后部综合征(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头颅CT提示病灶均局限于顶枕叶脑白质区,头颅MRI示病灶为双侧顶枕部白质区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经临床合理治疗后,影像表现逐步改善,病灶减小明显,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伴癫痫,有视物不清症状,经降血压、降颅压,抗颅内水肿处理后症状逐步改善。结论影像检查对本病有特征的表现,但需与个别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应尽早结合临床表现对本病得出正确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来减少对心脏的运动影响,对心脏周围动脉影响质量的可行性进行改进,来确定最好重建算法。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7月来自我院的50例患有肺栓塞的患者,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对患者分别进行了非ECG门控螺旋CT扫描和回顾性的ECG门控扫描。对每个患者的影像分别使用非ECG门空螺旋算法和3种心电门空算法。对这两种方法影像质量进行比较,计算出最好的影像质量时最好的算法的百分率。使用统计学分析使用CT心电门控技术改进心脏周围肺动脉影响质量的可行性。结果对各种算法的MSV进行分析计算,CHR为2.65±0.25,MSR-4为2.20±0.48,MSR-2为2.28±0.50,Helical为2.26±0.45。经过比较分析使用CHR的影像质量要明显的高于其他的方法。结论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回顾性的ECG门控技术、CHR算法可以减少心脏运动从而能够改进心脏周围的肺动脉的影像质量。
简介:摘要目前各高校实验课普遍存在实验室设备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使护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顺利与临床接轨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通过评估实验室环境,观察实验室管理,就实验参与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实验课现状的几点设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和PWI扫描技术在界定超急性期脑梗死影像半暗带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神经内科收治的38例经临床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8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后立即先后行CT和MRI扫描,排除脑出血,并在临床治疗后2d~1个月后进行MRI复查。对比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DC)和表观扩散系数比例(ADCR)。结果38例病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MRI平扫T2WI未能明显显示新近梗死灶,而同一层面DWI38例患者全部显示脑梗死的强异常高信号区,其中32例为大面积脑梗死,5例为腔隙性脑梗死。梗死中心对侧镜像区(ADC值10.112+0.976)与影像半暗带区ADC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与其他两个测量部位影像半暗带对侧正常区、病灶中心区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DWI和PWI扫描技术均能及早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综合应用二者能显著提高缺血性半暗带的预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