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对几件出土的青铜剑、青铜器和弯形器进行保护研究,用X射线探伤、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器物的形貌、成分及制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剑0125的剑格和茎部锈层下有合范痕迹一些铸造小缺陷;弯形器腐蚀形态为均匀性腐蚀,枝晶间腐蚀和活性腐蚀;0108表面有合金层和褶皱,合范痕迹;0101、0102断面没有任何锈蚀及金属疲劳痕迹.器物经用不同方法清洗、铝箔局部还原处理、倍半碳酸钠浸泡和BTA缓蚀处理后,在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一周,没有发现新的锈蚀出现,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表明科学分析方法在文物保护和修复中是非常有用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关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很多信息.
简介:1927年4月,经过6个月的谈判,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与北京的中国学术团体协会达成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为:选择5名中国学者、4名中国学生加入赫定的探险队,共同组成中瑞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赫定与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分任中瑞双方的团长,考察所采集、挖掘的一切动植物标本、文物和矿物标本等,均属于中国的财产。虽然赫定的初衷是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委托,为其新开辟的欧亚航线在中国内陆作考察,但中瑞科学家利用这个契机,陆续用8年的时间,在茫茫大漠里进行了地质学、气象学、地形测绘学、动物学、植物学、考古学、人类学的考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1933年至1935隼,考察队还利用南京政府提供的资助,在西部进
简介:现代科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传承过程,经过近五十年的资料发现及系统性的研究已有一个清晰的脉络,特别是在中世纪,伊斯兰科学在现代科学发展史上重要的承先启后作用更是被人们所认识。从公元7世纪到14世纪(750—1450年),继承古希腊的伊斯兰科学处于世界领导地位,它的西传开欧洲文艺复兴风气之先,为随后出现于欧洲的科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伊斯兰科学同时东传,成为现代科学传统进入中国的前驱,它从北宋开始而以元明两代为最盛,主要内容为天文历法星占,并形成了中国的"回回天文学派",这是早期回族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以公理化演绎为特征的几何学、代数学,以及宇宙构造论等在元明早期传入中国后均没有能得到发展,对作为当时世界科学最高水平的伊斯兰科学的承接状态,说明中国科学是完全有别于西方的另一学术系统。按照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发展趋势,中国科学不可能自发地与西方现代科学合流,不会如李约瑟所言最后"百川朝宗于海",这可认为是从一个特别的视角,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不出现于中国"。
简介:在西安市莲湖公园档案室里,有一块原镶于墓碑上的铜牌(上图)。牌长51.5厘米,宽34.5厘米,厚1厘米,正面用中德两种文字刻着“1896年10月13日出生于德国努连堡城 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博士之墓1936年8月14日殁于西安”。面对这样一块堪称文物的铜牌,我的思维几乎凝结,恍若隔世。芬次尔何许人也?搜寻记忆中所有的遗存,脑子里一片茫然。直觉告诉我:这块铜牌在沉睡于档案室之前也曾熠熠生辉,它的主人一定非比寻常。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图书、民国报刊。几经周折,搜集起一段段尘封多年、令人感动的往事。曾是贫寒少年芬次尔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邦努连堡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才智过人